上大学,究竟在学什么?

高中时老师告诉你,辛苦这几年,等上了大学就好了。于是,你满怀期待地开始大学生活,才发现和高中完全不一样。

一开始没人管,确实挺爽的,连空气里都是自由的味道。但渐渐地你感觉好像不是那么回事。知识的巅峰定格在了高三,虚度光阴,颓废迷茫,焦虑纠结成了大学的常态。你开始害怕、恐慌,担心自己考研考不上,工作找不到,好不容易拿到一个offer,收入可能还不如上职高的同学。

上大学有意义吗?大学,究竟在学什么?

学习专业知识

也许你发现大学里面有很多“水课”根本不值一听,也许某些大教授的教学水平还比不上你的中学老师,也许学了四年的专业知识到工作时根本用不上……但是的但是,听我一句劝,课咱还是要好好上。先学懂学精学透,再去评判。哪怕平时不努力,到了期末请一定认真对待!不要觉得“及格万岁”,不挂科就阿弥陀佛,学分绩,真的很重要。

如果你学的是有门槛有壁垒的专业,好好学,它会是你将来的立足之本。如果你学的是万金油专业,更要好好学,知识的获取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思维习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塑造。阅读检索、提取整合、逻辑思维、准确表达,这些看似虚空的东西都在你的每一次pre,每一篇paper中,慢慢培养起来。如果你想保研,弄清楚细则,早作打算。

英语,不管你喜不喜欢,以后用不用得上,四六级,早点考过。

学习独立自主

大学是一道分水岭。不再有老师督促,不再有人逼着你做题、考试、再做题,所有选择权都交还给你。

你开始独立生活。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上课,一个人自习,有点孤独又有点爽。诱惑越来越多。通宵打游戏,追剧,逃课?没人管。寝室睡大觉,作业抄同学的,考试蒙混过关?可能也没有大问题。不过,说到底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后果如何,都是由自己承担。

你面临更多抉择。是好好上课拼学分绩?参加科研项目写论文?还是成为实习牛人积累工作经验?我要不要加入学生会,加入社团?要不要考托福雅思,准备出国交换?要不要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

所有这些问题,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看到别人做什么自己就跟着做,可能会很累。大学,是真正独立的开始。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学习人际交往

大学就是个小社会。在这里,你认识了天南海北,形形色色的人;你第一次住进集体宿舍,感慨要适应别人的生活习惯太难了;你可能开始了一场恋爱,学习建立一种亲密关系。

人与人的交往不是只在虚拟的网络上,更需要在真实生活中发生连接。沟通交流,组织协调,寒暄问候…一些看起来特别简单的事有些人如鱼得水,有些人则会觉得很难开口。学习并遵循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得体,礼貌,合时宜,最重要的,真诚待人。

不要听到一些负面评价就拒绝了多一种可能,学生组织和学生工作只有自己干了才知道适不适合。多体验,多尝试,先加入,再选择。想得太多做得太少,缺乏执行力,是大学生最普遍的问题。

学习找到自己

“大学啊,它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我们走出固有的洞穴,去追求光明。

教育的本质就是让你不舒服,如果教育的本质叫你舒服,那就不叫教育。因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让你意识到:我们都是在偏见的洞穴中,我们要回头去看。”

罗翔老师用走出洞穴的比喻来形容大学的意义。在我看来,大学所有努力和尝试归结到一个核心,就是找自己

重新认识自己的爱好、性格、能力,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和家庭、和社会的关系。承认自己的平庸,看到世界的多元,正视那些阴暗负面的情绪,放下偏见、傲慢、自卑,与自己和解,找到真正的热爱。当经历完这一切后,还愿意再多努力一点点,再多坚持一会会儿,我想,就距离走出洞穴不远了。

愿每一个大学生,都不辜负最好的青春时光。勇敢地在一次次试错中,找到自己未来真正想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