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百万+,超强区位,“双一流”名校重点学院诚聘英才!

诚邀全球英才

依托申报2023海外优青

一、项目简介

       为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功能,吸引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回国(来华)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2023年继续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二、申请条件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出生日期在1983年1月1日(含)以后。

具有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3年3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2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限项要求

执行中央有关部门关于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支持期内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三、支持条件

(1)聘任岗位

       聘任为学院长聘教授(事业编制正高职称),入选学校“卓越百人支持计划”;博士生导师,来校后三年内每年在学位点名额中单列1个博士生招生名额,学院在研究生招生名额上予以倾斜;安排办公用房;配备科研助理,也可自行组建学术团队。

(2)薪酬待遇

100万元起(基本年薪65万元+卓百人才增量绩效35万元起)

② 年底绩效+高水平成果奖励+其他社会服务收入等(上不封顶);

③ 实行薪酬动态增长机制;

④ 学校缴纳社保、职业年金及公积金。

注:卓百人才增量绩效按照《北京交通大学人才引育与支持计划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执行。

(3)科研启动费

200-600万元(含国家资助部分)

(4)生活待遇

① 一次性安家费:150万元(含国家资助部分);

② 可申请租住学校高端人才周转

③ 解决符合进京落户条件的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在京落户,协助解决子女入托入学。

五、学校简介

六、学院简介

学科与专业

请向下滑动浏览信息

三个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

排名中名列前茅

2022年发布的“arwu世界一流

学科排名”中

       学院于2021年一年内通过equis、aacsb、amba & bga等三大国际认证,一跃成为全球第116所、中国大陆第13所、北京地区第3所通过三大国际认证的商学院,同时也是国内首家在一年内通过三大认证的商学院,实现了向具有全球视野、国际格局商学院的提升转型。eduniversal世界优秀商学院排名中稳居中国大陆商学院前十

科研与平台

       学院始终瞄准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自身在经济和管理领域学科齐全的优势,通过智力支持、人才保障和专业服务,积极服务于中国交通运输、现代物流等行业发展。在“双一流”建设的引领下,致力于“数字经济和金融科技、智慧物流和数据科学、数字治理和数智管理”等前沿研究领域,成为支撑和引领中国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过去五年,学院科研经费超过3亿元,2022年1-10月5300万元同期增长超过82%,全年有望突破7000万元,创历史新高

2022年获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在内的20余项国家级项目,创历史新高

新增sci/ssci/ei/cssci期刊发表论文1200余篇

2022年7月以经管学院为主体,由学校与交通部科学研究院联合申报的“可持续交通创新中心”成功获批国家高端智库培育单位,实现学院国家级科研平台零的突破

智库服务质量显著提升,获批国家和省部级领导批示32份,新增入选国家级和省部级政策建议共计75份

请向下滑动浏览信息

国家及省部级平台基地

1个国家高端智库

可持续交通创新中心

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个首都高端智库 

北京综合交通发展研究院

1个北京实验室

国家经济安全预警工程北京实验室

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物流管理与技术实验室

3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

重点研究基地

·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基地

·  北京产业安全与发展研究基地

·  北京物流信息化研究基地

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

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个北京市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

协同创新研究基地

北京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研究基地

请向下滑动浏览信息

师资与人才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人才工作办公室

张老师:+86-10-51684065

电子邮箱

leizh@bjtu.edu.cn

联系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园村3号北京交通大学思源东楼

邮编:1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