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我院“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蝉联六年

【喜讯】我院“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蝉联六年!

青春乡行赴盛夏,砥砺奋进二十大

2022年9月29日下午,广州中医药大学2022年社会实践工作总结会在我校大学城校区办公楼201召开,会议由学校团委范春书记主持,学校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教务处、研究生院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各二级学院分管学生工作领导,团委委员及各二级学院团委书记等莅临会议现场。我院党委副书记章遐义、团委书记叶升鉴、学生团委书记池思晓作为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回顾本次大会,池思晓以“青春乡行赴盛夏,砥砺奋进二十大”为主题,采用视频和演讲的形式汇报了我院2022年社会实践工作成果。经过紧张的投票环节,我院最终票数第一,再次荣获学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

(池思晓老师作年度社会实践工作汇报)

(一院各实践队伍代表进行现场展示)

今年,我院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多方联动,强调特色,开放思维,重视人文”的工作思路,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成效显著——参与师生近7000人次,服务时长40000余小时,惠及50000多人,被“新华网”“中国青年网”“南方+”“羊城晚报”多家媒体报道374次。一院青年学子切实扎根中国大地,在生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本次汇报以新颖的“展馆解说员”形式进行,“红色足迹展馆”“大医精诚展馆”“童心暖阳展馆”“乡村振兴展馆”“实干为民展馆”五个展馆生动形象记录了一院青年学子在实践活动中的累累硕果。

一、红色足迹展馆——汲取奋进伟力,还看党史教育

我院积极发挥“邓铁涛铁杆中医红色宣讲团”作用,让铁涛故事走进群众,深入人心,在四省九县播下红色精神火种。各下乡队伍深入社会实践地点,开展红色义演、红色故事云宣讲等活动,溯红色记忆,赓续革命薪火;在探访老党员和青年团员中,寻党团故事,传勇毅精神;千名学子齐唱团歌,铭百年团恩,树时代新人;在绘手抄报中,载青年之志,系万里乡情,开启一场青年与党团先辈穿越时空的对话。

二、大医精诚展馆——使君苁蓉远志,不忘学医初心

我院师生携手附院专家开展义诊、基础医疗服务及惠民赠药,惠及近15000人次,以点棍、火针、贴耳穴等中医特色诊疗方式为当地居民驱病痛、送健康。各队伍以中医药传承为主题,采访国医大师唐祖宣,聆听唐老的指引;参观医圣祠,体会仲景智慧;探访瑶医传承人,交流中感受民族医学魅力。省级重点团队韶关星火队在学院党委副书记章遐义的带领下,奔赴韶关浈江进行义诊研学。各队伍通过制作养生手册、开展中医食疗主题直播等,向百姓开展中医科普宣传百余次,极大宣传了中医之美。

三、童心暖阳展馆——心系儿童成长,守护青春朝阳

我院学子通过云端授课、书信传情、健康筛查等形式,用专业所学呵护儿童身心健康。我院开展第十三届周末社会实践活动,联动多所中小学进行云端授课超1000小时;开展小桔灯书信传情活动,十年来与边远地区儿童互通信件近21000封。岐黄成蹊队连线内蒙古中小学,开设为期4个月的网络“第二课堂”,还斩获内蒙古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仲明薪火”计划立项队伍玉兰队用关爱为特殊儿童点亮明灯;儿童公园志愿者团持续开展儿童生长发育健康行活动,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各队伍还携手一附院“强骨护脊”菁英团队,开展青少年脊柱侧弯筛查,共筑童心童梦,护佑儿童健康。

四、乡村振兴展馆——推普绿色理念,共创美丽乡村

我院各队伍走进基层开展调研、义农等活动,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用“晒光阴”对比照见证乡村振兴。福铃队12年来坚持低碳骑行、巡河护河,守护海鸥岛生态文明。岐黄成蹊队紧跟潮流为家乡特产直播带货。此外,各队伍发布的三下乡短视频,总观看量达3万次,点赞量超2万次,让基层和乡村留下一院学子的身影,扩大我院社会实践影响力。

五、实干为民展馆——弘扬志愿精神,绽放青春之花

我院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管理,组建青年抗疫突击队,为学校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输送近千名志愿者。在获得2021年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单位荣誉的鼓舞下,我院青年学子积极拓展实践内容,涌现了许多新的志愿身影和实践形式:番禺消防大队开展益苗计划消防安全科普讲座;玉兰队主动参与社区核酸检测;我院还开展青马学员“我为母校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在校外,广州市图书馆、爱心驿站、献血点等也均有我院学子的志愿足迹。一院学子身上的志愿红,是青春之花最美的颜色。

截至目前,我院已连续六年斩获校级“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这是对我院社会实践工作的最大肯定,更是对我院青年学子在祖国各地挥洒汗水,贡献青春力量的最大激励。未来,我院将继续充实社会实践内容,引领青年学子追寻红色足迹,践行大医精诚,守护童心暖阳,助力乡村振兴,坚持实干为民,让青春之光闪耀强国之路,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绚丽篇章!

一院,一直前进!

图文/团委

编辑:刘庆钧

复核:郑小英、杨艳责编:钟天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