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7)2022年9月20日:有些“谎言”,说多了反而成就了新的你


做班主任会经常说“谎言”,孩子纪律不好,我们要说“你其他方面都好,要是纪律能再好一点,就完美了”;孩子作业写不好,我们要说“是不是这题太难了,你这么认真的孩子,按理说不应该啊”;孩子上课走神,我们要说“全程跟着我的眼睛不太容易实现,但是你专注力很好,可以再努力一点”......

这些“谎言”,我们称之为教育技巧,但所有技巧都遵从一个字:真。

青春期的孩子不是傻瓜,其实哪怕一年级幼儿园的孩子也是能听懂好赖话的,他们也许不能说清真假的理由,但一定能洞悉这其中的差别。所以从始至终,我们都遵循着一个原则——让孩子能更好。

但也许这个好,孩子们理解不了,部分家长也理解不了,这才是工作的难做之处。尽管如此,每一个有良知的教师都还是一如既往地“哄”着孩子们,成绩是一个重要的理由,但绝不是唯一的理由。

心理学上有个效应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意思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得到很好的效果。为何叫戏剧性的?因为实验里,他们所谓挑出来的优生,其实就是普通学生,而正是因为他们被赋予了新的“谎言”,他们就戏剧性地跟着这个谎言走下去了。而我们的每个学生其实都在老师的皮格马利翁效应里,规矩到哪,他们就成为什么样的人。

而且,我们的谎言也并非全部为虚,有些孩子的确专注力还可以,有些孩子也的确有特殊情况,而老师也的确时刻等在办公室里等学生问问题。

希望我们的谎言都能成就孩子,而我们也在“哄”孩子的情况下,变成了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