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轻信他人?

生活中的撒谎、诈骗之类的事情太多了。

一个人在上当受骗之后,就会说:“我怎么那么傻?怎么会去相信骗子的话?”

在学校里,有的课程,经常会将学术不端,将伪造、篡改和剽窃等行为视作绝对不允许的事情。

学生最容易的犯的错误是剽窃,大段引用别人的话。超过3行就是剽窃。

剽窃显然就是偷盗的一种,偷的一段话而已。

学生一旦在平时作业、考试中出现,这些行为,都会给记零分。

伪造、篡改实验方法和数据,会得到一个错误的结论。

因为科研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如果错误的结论、方法上,后来的人重复实验,也无法得到同样的结果,都是浪费了人力和物力。

只要学术论文被发现有伪造、剽窃的内容,哪怕是发表了论文,都会被撤稿。每一年都会出现撤稿的丑闻。

这就说明,知识分子有时候为了发表论文,存在着学术不端的行为。

现在的人,阅读英文的文献,也要打起12分的精神,避免被这些提供虚假信息的论文所欺骗。

人为什么会轻信?是因为无知,没有一个判断的准则。

判断任何事物的准则就是不偷、不抢、不撒谎、不奸-淫等。特别是不撒谎,是说是,不是说不是。

这些准则就是常识,好像一个坐标系,判断着一个人的行为。错的就是错的,永远不会变成正确的。

任何情况下,只要违背这些常识,人就会受到惩罚。

只要发现有人违反这些原则,直接拒绝相信他。

要对他充满高度的怀疑,人做错事习惯了,也是一个错误连着一个错误,根本不会改正。

就好比一个小偷,一定是偷多次,很少说,只偷一次就住手的。

谎言也是这样,说过一次谎言,肯定后来要说非常多的谎言来掩盖。

因为,人一旦违反了这些原则,人就要坠入深渊,在罪恶中沉沦。就好像瞎子走路,跌倒坑里,也发现不了。

人中不能和一个罪人一起沉沦,无法自拔。

违反这些原则,暂时得到的肉体的快乐,根本无法长久。一旦被人发现,就是罪恶暴露在阳光之下。会被众人瞧不起,被贴上各种标签,根本无法重新上岸。

当一个人诚实、一切都按照准则来,根本就不会在他人的试探下,做出错事。

遇到试探,直接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