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再现】
我问一位下棋的高手,一般情况下,什么样的人会赢棋呢?
高手说,看得远的人。高手说,看不远的人,看到的只是眼前的这步棋,而看得远的人,不仅能看到眼前的棋局,而且还能同时看到后面的几步棋甚至看得更远。赢棋的人,往往就是这后一种人。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2)不得抄袭和套作。(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材料分析】
通过阅读上面的材料,根据抓关键句子的方法,我们可以知道高手赢棋的关键就是“看得远”。
(1)高手顾大局,谋大势,不以一子一地为重,以最终赢棋为目标;低手寸土必争,结果辛辛苦苦屡犯错误,以失败告终。“看得远”就是这则材料的“题眼”,也就是我们写作的“文眼”和写作的“主旨”。根据这个主旨我们可以围绕着它去选择材料,构思作文了。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命题:《着眼长远》《看得越远,走的越高》《长远的目光》《赢》《学会看得远》。
(2)进一步引申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看得远的人应该是有计划有目标的。人生就好像一只箭,而目标就好像箭靶,如果连箭靶都找不到,那整天拉弓搭箭有什么用?所谓的高人,能够预见事情的走向和发展方向,他们,常常能在纷杂的社会生活中脱颖而出。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命题:《目标是走向成功的阶梯》《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吧》《定合适目标,做成功自己》。
(3)还可以继续引申,把下棋比作人生:人生如棋,在人生的历程中,你又能看到未来的多少不呢?看得远的人,才能让自己的人生稳步无虞,步步精彩,处处辉煌。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命题:《人生如棋,看得远才能走得远》《格局》《眼界》《筑就生活中的千里眼》。
【优秀例文欣赏】
目光长远,方能决胜千里
郝艳芬
有时,成功不仅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还需要目光长远。目光长远才不会只顾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而是更远大的将来。
有人向下棋的高手请教:“什么样的人会赢棋呢?”高手说,看得远的人。看不远的人,看到的只是眼前的这步棋,而看得远的人,不仅能看到眼前的棋局,而且还能同时看到后面的几步棋,甚至看得更远,赢棋的人,往往就是这后一种人。是啊,赢棋的人,就是目光长远的人,目光长远的人,方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想当初,吕不韦身无一官半职,只是一个商人,而他摇身一变成为秦国的丞相,都源于他那笔著名的买卖。
当时嬴政的父亲异人在赵国只是个质子,不受重视,异常落魄。可是吕不韦目光独到而长远,一眼认定这个秦国的质子奇货可居,不可多得。后来,吕不韦以重金资助异人回国登上太子宝座,即位后,成为秦庄襄王,吕不韦被封为相国。事实证明吕不韦的目光是长远的、正确的。庄襄王死后,嬴政年幼,尊称吕不韦为“仲父”,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
是啊,目光长远,方能决胜千里。吕不韦正是目光长远,长期谋划,逐步实施,最终成为在我国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人物。
楚汉战争时期,项羽战败,被刘邦追到乌江岸边,看到大势已去,准备自刎。此时,乌江亭长已经把船停靠在岸边等候项羽,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土地千里,民众数十万,也足够称王的。希望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没有什么办法渡江。而项羽却说:上天既然要灭亡我,我为什么还要渡江呢?况且我有何脸面见江东父老。说罢就自杀身亡了。
可惜,项羽一代霸王,面对眼前的败局,只看到眼前不利的局面,没有远大的目光,缺少长远谋划,更缺少卷土重来的勇气和信心。试想一下,项羽只要渡过乌江,据有数十万之众的江东,休养生息,卷土重来,到那时,天下落入谁手,还真的难说。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只有目光长远,从长计议,方能决胜千里,像项羽这样目光短浅终是不行的。
目光长远,放眼未来
孙思雨
成功的关键在于你是否将目光放到了未来,这就好比下一盘棋,看得不远的人,看到的只是眼前的这步棋;而看得远的人,不仅能够看到眼前的棋局,而且还能够同时看到后面的几步棋,甚至看得更远。赢棋的人,往往就是后一种人。
美国赫赫有名的投资大王——亨利,就是一位目光长远的人。在上个世纪,亨利还只是一家普通投资公司的小员工,在别人纷纷投资火车、飞机时,没有跟投,而是执着地选择投资环境保护。他的老板虽然大发雷霆,但是还是选择相信他。后来,当火车遍地跑,火车满天飞的时候,突如其来的一场酸雨,把人们浇醒了。当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纷纷投资环境保护的时候,由于亨利未雨绸缪,目光长远,他所在的公司一举成为世界企业。
正是因为亨利面对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提前思考,长远谋划,才使他成为上个世纪著名的投资家和知名的企业家。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致使其成了废品。面对自己的失误造成的损失,他想着怎样才能减少这种损失呢?这位裁缝并没有扔掉这条带有窟窿的裙子,而是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这位裁缝根据当时服装的流行趋势,眼光长远,采用灵活的方式,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当面临突如其来的失误、困惑时,开动脑筋,着眼长远,放眼未来,一定能够打开一片崭新的天地。
所以,我们要做到目光长远,放眼未来,在别人还在纠结高中阶段选择哪三科的时候,我们就应考虑选择的这些科目适合大学的什么专业甚至将来的工作岗位了。
把目光放长远些
佚名
孔子有一个学生因为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而接受了小孩父亲为表感谢而送他的一头牛,众人都批评他贪心,孔子却赞扬了他;另一个学生在其他国家赎了一个鲁国奴隶回国后,没有向政府报账,众人都赞扬他品格高尚,孔子却批评了他。
对于这个故事,我认为孔子的做法不无道理。救了人后接受报酬的那个学生,短时间内遭到大家的批评,但从长远来看,这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赎了人后却不报账的学生,短时间内得到大家表扬,但从长远来看,这样反而会导致人们不敢轻易救人。因此,在面对各种选择的时候,我们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必须把目光放长远些,考虑的更周全些。
把目光放长远些,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春秋时期,范蠡是越王勾践的主要谋臣。他为勾践出谋划策,帮助他灭掉了吴国,使越国称霸中原。范蠡深知“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与处安”,为了避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命运,他主动功成身退,弃官经商,并改名换姓为陶朱公。正是因为范蠡有长远的目光,才得以善终,还在商业界做出了一番成就。
没有把目光放长远,会导致不可预料的后果。
中国古代有一个叫方仲永的人,他自幼聪明过人、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但他的父亲只是带着他到处拜访乡人,谋取眼前的利益,没有意识到要好好栽培仲永,结果方仲永在长大后失去了年少时过人的才能,从天才变成了平常人。就是因为他的父亲缺少长远的目光,没有给仲永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导致他“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不幸结局。只顾眼前利益,只能得到蝇头小利;目光长远,方能笑到最后,摘取胜利的果实。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意料之外的事,因此不管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我们都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些,顾全大局,长远谋划,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赢得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