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布限考令,学生乐翻天,家长和学校却有些发愁

今年堪称教育“大改之年”,从暑期托管服务,到“双减”政策,再到课后服务5+2,现在又出台限考令,真可谓大刀阔斧,异常凌厉。

相信很多人都已经看到了教育部发布的规定,最引人注目的内容是:

  • 1.一二年级,不得进行纸笔考试;
  • 2.其他年级——主要指三到六年级,只举行期末考试;
  • 3.初中可进行期中考试;
  • 4.学校和班级不得组织周考、月考、单元考试等其他各类考试,也不得以测试、测验、限时练习、学情调研等各种名义变相组织考试。

所谓一二年级不能进行纸笔考试,言外之意可以进行其他形式的考试。然而,其他形式无非就是用嘴巴,或者读背,或者回答问题。这能起到纸笔考试的效果吗?显然不能。也就是说,这个规定其实就等于一二年级不考试。

现在已经知道这个消息的学生肯定是乐欢天了,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孩子,就像孙悟空被从五指山下解救出来,再也没有压力了;又像是拿掉了紧箍咒一样,再也没有任何“威胁”了。嘿,这回好了,玩吧,反正不考试。

这简直可以说是划时代的事件。自从学校设立以来,有教必有考,而现在一二年级不考试了,如此巨变,前所未有。以前限制考试,只是取消单元考试,现在不仅期中不考,期末也不考。已经上过一二年级的学生,肯定是羡慕嫉妒恨,恨自己生不逢时啊。

其他年级就不说了,虽然也限制考试,到底还有个期末考试。继续说这一二年级不考试的话题。不考试,学生肯定是举双手欢迎的,高兴得不得了,可是家长恐怕就乐不起来了,学校也要发愁。

现在家长都关注教育,鸡娃心态并没有因为“双减”而被减掉,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还是特别在意的。可是如果不考试,孩子在学校到底学得怎么样,哪儿学会了,哪儿没学会,家长心里就没有一点底了,糊里糊涂的。

学校为什么发愁?因为不考试也就没法评价、考核老师教得如何。试想,不考试,学校怎么判定老师教得好还是不好?怎么知道老师是否把学生教会了?听课?查作业?这些明显不靠谱。而没法评价、考核,实际上几乎等于失去了管控。

当然,一二年级不考试,对于部分老师来说,其实也有不利之处,因为不考试,老师也就没有教学成绩。目前,考试成绩是职称评定中一个比较重要也是比较公平的指标。没有教学成绩,这些一二年级老师怎么评职称?还是要重新改革职称制度?

此外,无论是学校,还是上一级主管单位,基本也都是以教学成绩对老师进行奖励的,一二年级不考试,也就意味着不可能得到奖励,教得再好也无人知晓,好不好一个样,这是否会打击老师的积极性?

此前已经因为不敢管的问题而出现许多佛系老师,佛系之风盛行,现在会不会因为不考试加重这种风气?“反正不考试”会不会影响老师的工作心态?这些问题绝非杞人忧天。

考试,并不是恶魔。

考试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考试,老师才能知道学生学得怎么样,哪些地方没学好,然后进行有针对性地培优补差,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此外,老师明确告诉学生将要考什么内容,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

考试还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的方式。通过考试,学生知道自己的水平以及不足之处,就有了努力的方向,也会产生竞争意识,进行自我激励。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认为,人不是被事件本事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件的看法所困扰。考试并不困扰人,困扰人的,是人对考试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