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名为《没收》的小学生作文意外走红。全文仅短短七行,却像投入湖心的小石,在无数老师心中激荡出层层涟漪。
这稚嫩笔触下的心酸与委屈,无声诉说着一个质朴的真理:真正动人的写作,从不仰赖华美宫殿般的词藻堆砌,而是源于心灵深处真实情感的清澈泉涌。
小学生作文《没收》走红,全篇只有七行字,却处处透着心酸和委屈
小学恰似一方沃土,是培植写作之树的珍贵时节。此阶段孩子的心灵如海绵般丰盈敏感,语言能力蓬勃生长。
写作远非考卷上冰冷的分数格子,它是思维生长的轨迹,是孩子认识世界、安放情感的一扇明窗。
幼年时对露珠的凝视、对友伴争执的困惑,这些细微感知一旦被笔尖捕捉,便会沉淀为未来思考与表达的深沉底色。
写作训练在语文天地中占据核心,正因它锤炼的不仅是表达技巧,更是认识世界、梳理内心的珍贵能力。
《没收》出自一位二年级孩子之手,其语言如初春溪流般纯粹明净:
灯光没收了黑暗,学习没收了无知,时光没收了我的童年,微笑没收了我的哀愁,工作没收了爸爸的陪伴,我和姐姐没收了妈妈的时间
没有繁复修辞,仅凭排比句式的内在韵律,孩子以“没收”为眼,精准捕捉了成长中光芒与代价交织的真相。
结尾那句“我和姐姐没收了妈妈的时间”,仿佛一个少年默默扛起世界的无声宣言,它以最简洁的言语,刺穿了岁月包裹的酸楚内核。
老师们的动容并非来自文字的多少,而是被那小小胸膛里真切搏动的情感与哲思所震撼。透过纸页,他们望见了一个孩子对时间流逝的敏锐感知,那是童年星火在成长暗夜中的倔强闪烁。
学生写作要从小培养
课堂作文之外,日记是滋养写作幼苗的无声细雨。它无需鸿篇巨制,贵在日复一日真诚记录生活肌理与心灵涟漪。
坚持书写日记,如同在时光长河中投下小小石子,每一圈波纹都是观察力与思维力的悄然生长。
当孩子习惯为一片秋叶驻足,为母亲疲惫的眼神心颤,这些真实可触的瞬间便成为写作中活生生的泉源。
例如某学生《给妈妈的信》中写道:“妈妈为挣钱忙碌奔波,我还无力分担,唯有埋头苦学不添烦忧。”这朴素告白里,责任与爱意如暖流涌动,自然赢得老师满分嘉许。
许多学生对写作心存误解,以为如筑宫殿必求金碧辉煌,需生僻字与复杂句式的砖瓦。实则不然,动人篇章的灵魂在于真实思想与情感的清澈流淌。
写作的至高技巧,是教会心灵如何观看。学生若学会以多棱镜视角观察生活,比如阳光如何在窗台移动,奶奶择菜时弯曲的手指,笔下世界自然丰盈立体。
排比、对比等手法如锦上添花,让情感表达更具穿透力。然而一切的前提,是呵护孩子心中那份对万物好奇的柔软触角,让写作成为心之所向的抒发,而非机械的任务。
笔者寄语:
写作没有神赐的魔杖,其力量源于日复一日的观察积累与思维磨砺。从小学起播下习惯的种子,让写日记成为呼吸般自然的日常,方能培养出对生活纹理的细腻感知。
最动人的文字,永远生长于真诚的土壤。当孩子学会以“我手写我心”,让文字成为心绪的自然流淌,便能如《没收》一般,以最简短篇幅承载最深沉情感。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