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长沙市教育局发布了一个通知,高层次人才的子女上读书有“绿色通道”。
教育局把高层次人才分成了四类,具体包括国际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省级领军人才和市级紧缺人才。
A类:国际顶尖人才:如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等。B类:国家级领军人才:例如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等。
C类:省级领军人才:像全国播音金话筒奖获得者等。D类:市级紧缺人才:包括长沙市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年薪50万元以上的高级经营管理和研发人才等。
今年3月最新一批公示的《长沙市第42批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名单》显示,共94名获公示者中,有B类1人,C类12人,D类81人。
按照他们的统计名单,好像A类没有还在上小学和初中的孩子。
但是D类人才的孩子占整个名单的百分之八九十。
这些孩子可以单招,官方的说法是不会占用招生名额,因为增加了相应的学位。
我一直觉得,军人、烈士的后代应该优先,因为他们付出了很多。
但是D类的名单公布中,基本都是高管和企业主,而且人家也明确说了,是年薪50万以上的。
这样明晃晃一“炫富”,普遍如我的牛马立马心酸了。
本来我穷得默默无闻,这下非要告诉孩子,因为我赚不到钱,所以你必须得发狠。
不然你的孩子也会跟你一样,只能走最难的那一条路。
一直都以为教育是全世界最公平的竞争,至少让我们这些普通家庭的普通孩子也一样有上场的机会。
但是,随着教育的内卷,大家开始拼学区房,买不起房的开始拼补习班。
从几十人的大班,到一对一辅导,超前学习不仅考验孩子的天赋和自律,也考验家长的精力和钱包。
不过这种差距不是特别明显,毕竟只要孩子听话,大班也一样出成绩。
主打一个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可这新政策一出来,人家都不跟你在一个赛道上,不跟你玩了。
就问你刺不刺激?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辉表示,此次长沙中考改革新政,恰恰表明其还没有实现教育的优质均衡。“如果一个地方的教育质量是优质均衡的,那么它就不需要有这种照顾政策,长沙此举实际上承认了当地的教育没有做到优质均衡。”
个人觉得,对于城市的发展来说,留住人才很重要。
但是从长远来看,教育是国之根基,更应该注重平等。
为什么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长沙这一波操作告诉我们,因为无爹可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