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记者 刘高雅)博雅塔下宜聆教,未名湖畔好读书。随着高招录取工作的稳步推进,录取结果也于近日陆续出炉。记者获悉,来自濮阳市一高的学生王圣铭、荥阳市高级中学的学生陈思泽、郑州外国语学校的双胞胎兄弟董小喆董小赫,均以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圆梦北大有何秘籍?听听他们怎么说。
王圣铭(左)、陈思泽(中)、董小喆和董小赫(右)
聋哑人父母教会他坚韧、乐观
“为什么将北大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这源于我从小对北大的向往与憧憬。”7月25日,来自濮阳市一高的王圣铭在谈及北大情结时如是说。
在得知被北大录取的消息时,王圣铭兴奋不已,能学习向往已久的医学专业,更让他感觉使命在肩。“我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父母都是聋哑人,学医对我来说有不一样的意义。由于父母的病因均源于医疗事故,因此,我特别希望能参与到此类疾病的治疗中,更希望此类事故不再发生。另一方面,爷爷奶奶也希望我向医学行业发展,自身愿望加上家人的期待,促使我选择临床医学专业。”王圣铭坦言。
谈及好成绩背后的故事,王圣铭认为,目标很关键。“设定好短期和长期目标,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及时整理笔记、复习、查漏补缺。不同科目有不同科目的特点,抓住这些特点可以让学习事半功倍。比如数、理、化需要多做练习题,培养解题技巧。语文、英语就需要多读多写,培养语感。”
“平常在家,父母都用手势与我沟通,虽没有声音,但我却能感受到他们深沉的爱和关怀。”尤其让王圣铭印象深刻的是,母亲床前贴着的一句话——“其实你是幸运儿”。王圣铭感慨,“这句话同样也激励了我,在父母的影响下,我变得坚韧、乐观。学习无疑是一种挑战,但我相信一切困难总有方法克服。”
因为父母的身体原因,王圣铭大部分时间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主要承担了交流方面的任务,比如开家长会、与老师沟通、给他引导和教育等。“他们教导我自爱、自尊、自立、自强,让我在情感方面没有缺失,塑造了我的人格。”聊到爷爷奶奶时,王圣铭充满感激。
从小与机器人结缘助力梦想“起航”
“知道录取结果后,我们就给了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得知被北大录取时,来自荥阳市高级中学的陈思泽和爸爸百感交集。回想孩子的成长过程,陈思泽爸爸认为,自己做得最好的是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信任。“多鼓励,少指责。”
在选择学校时,陈思泽考虑更多的是以专业为重。“我想报机器人专业,而单独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并不多,北大在工科试验班里面,分流方向就有机器人工程。同时,机器人工程的培养方向也满足了我对专业的期待。”陈思泽介绍,在参加北京大学招生说明会时,他更是有幸和北大机器人工程专业教授作深入交流,对这一专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能考入心仪高校,陈思泽认为,与他所追求的学习方法密不可分。“在学习上受阻时,我的第一想法不是多学会儿,而是寻找更好的学习方法。要舍得花时间寻找方法,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在陈思泽看来,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样重要,要坚持执行,不能半途而废。
针对各科复习,陈思泽认为重在基础。“这个基础既包括基础知识,也包括基础方法。基础知识以课本为主,基础方法部分来源于课本,大部分来源于做题时发现的规律。比如数学,搭建起知识框架,可以帮我们厘清思路。比如物理,要把常见的模型熟记于心,理解模型的深层原理。英语我建议培养语感,不建议背太多单词。”
回忆过往,陈思泽认为,他在小学和初中学了几年的乐高机器人课程对其成长帮助也尤为重要,“这既培养了我对机器人的兴趣,也是我选择专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用零散的部件组装出能执行任务的机器,这些需要创造力和空间想象力。机器人不同于软件,它是有实物的,会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且在空间中执行任务,也需要空间想象能力”。
陈思泽透露,进入北大后,他有两个目标。“一方面要学好专业知识,为以后深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理科生也应该拥有文学情怀,我希望能多看书,充沛感情,寻找‘诗和远方’,读书对于将来做创造性工作也是有帮助的。”
双胞胎兄弟:阅读让学习毫不费力
董小喆和董小赫是一对双胞胎。目前,董小喆、董小赫都报考了北大并被录取。其中,哥哥董小喆对人工智能非常感兴趣,选择了北京大学计算机类专业;弟弟董小赫有志于从事集成电路研究,选择了电子信息类专业。兄弟二人说,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都是国家战略学科,希望学成后能够投身国家科研和产业一线,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虽然是理科高考生,但是谈起学习的诀窍,两人都提到了阅读能力。从小学到高中,董小喆和董小赫非常喜欢阅读,尤其是名著和文言文。
董小喆认为,高中的课业繁重,尤其是到高三很难有太多的阅读时间。所以高一高二时,要尽量多阅读、多积累。“重点阅读统编课本中推荐的书目,如《乡土中国》《红楼梦》《百年孤独》《复活》等。”董小喆特别推荐统一发放的统编语文读本,文章类型丰富、一应俱全,内容上可以与课文形成有益呼应。
董小赫说,他从小就喜欢看与历史、古文化相关的书籍。进入高中后,受班主任影响,董小赫又开始看“前四史”和《古文观止》《诗经》《楚辞》以及唐诗宋词,还有道家的《道德经》《庄子》《列子》等。虽然高中课业繁重,但董小赫每天还是尽量争取半个小时时间来阅读。
在兄弟二人看来,阅读首先能提升快速阅读文本、提取信息、理解文本的能力,从而可以帮助准确把握各科试题的“题眼”,赢得更多思考的时间。而且,当阅读前人优秀的文字时,对自己的语言表达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招生背后的故事——
北大河南校友会助力考生圆梦北大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北大在豫招生工作背后,还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团队。7月25日,记者从北京大学河南校友会获悉,高招期间,校友会组织北大河南籍校友开展志愿服务,为招生咨询工作提供支持。今年北京大学在河南的招生咨询地点,就设在校友会驻地。
在河南工作的北大校友向考生介绍北大毕业生在河南的发展情况,勉励考生在北大学习期间要胸怀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的信念,毕业后以所学所长服务国家建设和区域发展,成为对家乡、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材。在科技产业界、考古文博界、医疗教育界和乡村振兴一线的河南北大校友,带领学生现场考察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许多河南学子被北大河南籍校友投身家乡建设的事迹深深感动,在交流中热议亲身体验到的国家和区域发展成就。
记者了解到,自1996年成立以来,北京大学河南校友会始终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并通过在河南慈善总会设立专项基金的方式帮助生活有困难的学子完成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