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首届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论坛在北京市第四中学举办。论坛主题为“协同发展 共创未来”。在主旨报告环节,与会嘉宾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大主题分别作报告。此外,活动还设置专题发言环节、圆桌沙龙环节。各方专家学者为京津冀教育发展分享交流成果经验、积极建言献策。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马嘉宾在发言中表示,为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2024年教育部将重点推动成立基础教育雄安研究中心、建立京津冀教研共同体、加大教师队伍培训力度等六项工作。他希望,京津冀三地在推动基础教育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取得新突破和新成效,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基础教育的贡献。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在发言中表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要帮扶,更要共建共享;不仅要向河北输入优质教育资源,更要注重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真正形成引领、辐射和带动的效应。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王攀出席活动,并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首都教育何为”为主题作主旨报告。在报告中,他指出——
2014年2月26日,党中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如今三地教育协同发展也走过了近10年。
10年来,北京携手津冀两地,持续推进教育领域的协同发展,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
10年来,首都教育在推进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上打开了新局面,取得了新成效,交上了亮眼的成绩单。
协同发展 工作机制更完善



文字:赵翩翩
编辑:苏珊
编审:张秋颖
终审:冉阳 郝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