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校园建成“家” 让每一株“新苗”都闪光

2023年10月21日22:59:12 教育 1433

新华社成都10月21日电(记者吴晓颖)“么儿,起床吃饭了!”早上6点半,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摩尼镇的新苗实验学校校内一片寂静,学生还在沉睡中,校长李修会屋里的灯就亮了。每天清晨到食堂、寝室转上一圈,查看备餐情况、喊学生起床吃饭,是60岁的李修会多年来的习惯。

新苗实验学校目前约有1400名学生,主要来自四川泸州,以及贵州、云南等地,其中九成是留守儿童。有的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有的父母三年五载也难回家探望,孩子们的故事深深触动了李修会的心,她下决心办一所有温度的乡村学校。

从最初租土坯房办幼儿园,到建成集幼儿园、小学、初中为一体的民办寄宿制学校,办学37年来,在李修会的带领下,这所大山里的学校用温暖,精心呵护一株株稚嫩的“新苗”成长。

办有温度的农村寄宿制学校

新苗实验学校坐落在川滇黔交界处的山区小镇,周围群山林立。走进学校,只见朝阳映照着校门外墙;在凉亭里、开放式图书长廊边、操场上,随处可见下象棋、看书、打球的孩子。

对学生,李修会亲切地喊他们为“么儿”,学生们则称呼她为“大李老师”或“大李妈妈”。

乡村校园建成“家” 让每一株“新苗”都闪光 - 天天要闻

2023年9月7日,李修会(左一)课间和学生们在一起。新华社发(王梓赫摄)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老师们会为留守儿童过集体生日,在食堂就餐时师生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课余时间老师跟学生谈心、辅导功课。有几名无亲属抚养的事实孤儿常年以校为家,赶上过年,吃住都在学校的李修会陪这些留校孩子一起吃团年饭,给他们发压岁钱、买新衣服。

尽管学校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温馨环境,但老师的关爱不能代替父母的亲情,新苗实验学校设有亲情电话和亲情视频室,鼓励孩子多和在外务工的父母联系。在90后英语老师代龙江班上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个学生每周至少跟父母通一次电话。

代龙江曾是留守儿童,他深切意识到“亲情沟通”的重要,“家长即便无法常伴孩子身边,也要和子女保持密切交流实现‘情感在场’。”

让每个孩子闪“光”

“我成绩差,感谢老师没有放弃我、帮助我。”在每学期都会举行的“师生情面对面实话实说”活动上,11岁的小熙主动举手,磕磕巴巴地发言,赢得在场师生鼓励的掌声。

家住贵州省茅台镇的小熙是一名“特别”的孩子,班主任王永兴还记得,一年级刚入学,小熙上课时在教室乱跑,不开心时满地打滚。四年时间过去,在老师的陪伴下,小熙能安静坐在课堂上,学会了认字写字、自己穿衣洗漱。“小熙的智力、知识水平远低于同龄孩子,我们能做的是教他读书识字,帮助他更好地与人交流,融入社会。”王永兴说。

建校以来,新苗实验学校接收的学生中不少是“掉队”的孩子,还有残疾、智力发育迟缓儿童。对夺得2023年世界残疾人田径锦标赛男子T54级400米轮椅竞速冠军的胡洋来说,新苗实验学校是他逐梦体育的启航之地。当年,正是在“大李妈妈”的鼓励下,左腿高位截肢的小胡洋迈出了和其他同学一起上体育课的第一步,还喜欢上了打篮球,之后走上了体育竞技这条路。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种子,只是发芽、成长的‘节奏’不同。老师要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并不断呵护培养,静待花开。”多年从教经历让李修会深切体会到,一旦学生的“光”闪烁起来,将会影响他们一生的成长。

乡村校园建成“家” 让每一株“新苗”都闪光 - 天天要闻

2023年9月7日,学生们课间在开放式图书长廊台阶上读书、写作业。新华社记者 吴晓颖 摄

拓展教育的宽度和厚度

“左手抓住稻秆中间,右手握镰刀,刀口向下斜着切,小心不要割到手。”在新苗实验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的一片稻田里,黄澄澄的稻子随风摇曳,老师再三叮嘱学生割水稻的注意事项。实践课后,一名学生在观察日记中写道:“我看着稻子从绿色变成了金黄色,感受到大自然神奇的孕育过程,体会到耕耘与收获的辛劳。”

这是新苗实验学校挖掘乡土资源,打造的“植物养护”“快乐农场”校本课程。占地60亩的劳动实践基地被划分到全校每个班级,由学生负责开垦、种植、管理、收获,全程参与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感受气候节令的变化,体验谷物、果蔬种植的过程。

乡村校园建成“家” 让每一株“新苗”都闪光 - 天天要闻

2023年9月6日,学生们在上扎染课。新华社发(王梓赫摄)

为了丰富住校生的课余生活,乡村少年宫和社团活动已开展多年。学校聘请多名校外专业老师,开设扎染蜡染、绘画、书法、舞蹈、棋艺、篮球、烹饪、音乐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在学校楼梯间墙上、教室内,随处可见学生制作的扎染蜡染、书法绘画等作品,给校园增添了不少亮色。

在李修会看来,乡村教育要办出特色,有宽度、厚度。多年来,在政府支持下,李修会和山区的老师们共同努力创造条件,让四周的山峰不限制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多可能性,让希望的种子在田野里生根发芽。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重要发布会,周四上午10时举行! - 天天要闻

重要发布会,周四上午10时举行!

国新办将举行新闻发布会 介绍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和推出优秀文艺作品、文艺活动有关情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于2025年7月3日(星期四)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卢映川、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刘建国、中央广电总台副台长王晓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罗存康介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
东莞:全力支持大湾区大学办成新型研究型大学,欢迎考生报考 - 天天要闻

东莞:全力支持大湾区大学办成新型研究型大学,欢迎考生报考

备受关注的大湾区大学今年将面向广东省招收首批本科生。大湾区大学是一所省属公办新型研究型大学,其设立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助力国家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打造国际教育示范区具有重大意义。东莞市副市长黎军表示,东莞将为学校发展提供充足的财政资金保障,...
武汉大学“雷军班”今年计划招生30人 雷军担任产业导师助力人才培养 - 天天要闻

武汉大学“雷军班”今年计划招生30人 雷军担任产业导师助力人才培养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7月1日消息,据武汉教育电视台,武汉大学招生办有关工作人员透露,武汉大学“雷军班”今年将面向全国招收30名学生,其中通过高考录取15人,剩余15人将在新生入校后通过二次选拔产生。据介绍,“雷军班”是武汉大学于2024年4月11日在计算机学院新设的特色班级,旨在培养具备计算机全栈工程能力与企业...
韦东奕晋升北大长聘副教授,校方回应按学校流程走!依规何时能晋升? - 天天要闻

韦东奕晋升北大长聘副教授,校方回应按学校流程走!依规何时能晋升?

日前,有网友晒出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助理教授韦东奕的公示材料照片,称韦东奕已正式成为北大副教授,长聘日期从2025年8月1日开始。上述照片显示,该公示材料名为北京大学届满评估评审表(Tenure Review),填表人为韦东奕,院系为数学科学学院,专业学科为基础数学,现任职位为助理教授,现职位时间为2019年12月至2026年...
事关养老照护,这个专业今年开始招生! - 天天要闻

事关养老照护,这个专业今年开始招生!

当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老年人对慢性病治疗、康复护理、心理健康关怀等需求日益多样化,每一项都要专业人士“把脉问诊”,老年医学与健康专业应运而生。今年,老年医学与健康专业开始招生,这个新专业有何特别之处?守护老年人健康的“多面手”从老有所依到老有所享,老有所乐,近年来,养老行业...
积极推动防非知识进校园 “百校防非计划”圆满收官 - 天天要闻

积极推动防非知识进校园 “百校防非计划”圆满收官

在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指导下,由人民网联合中国金融传媒集团发起的“百校防非计划”日前圆满结束。作为2025年度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宣传月的核心项目,该计划以“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