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柯纪实
编辑/南柯纪实
<<·——前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普及,舞蹈美育课程也变得越来越受关注和重视。文化素质教育是高校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舞蹈美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直接影响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实现。
然而,普通高校对舞蹈美育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编写尚未形成明确的指导方针,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努力改进。
普通高校的舞蹈美育课程旨在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正确的舞蹈技巧,美化自己的身体形态,欣赏国内外不同类型的舞蹈作品,了解各种舞蹈的特点和背景,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然而,采用专业舞蹈学院的培训体系、教学方法和教材对普通学生来说并不适用。因此,我们需要针对普通高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适合他们的舞蹈美育课程和教材。
高校舞蹈美育课程的设计和教材编写是一项重要任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舞蹈技巧、欣赏舞蹈作品、了解舞蹈的多样性,并提高艺术修养。
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精心设计课程,编写富有启发性和实用性的教材,推动舞蹈美育课程在高校的全面发展。
<<·——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及其作用——·>>
1995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推动了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兴起。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品位、文化素养和科学素质,制定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这个计划得到了高校的积极响应和普遍认可。
其中强调了“二提高”: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与格调。
文化素质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帮助学生在业务学习中打好文化基础,理解专业知识,掌握技能。此外,文化素质教育也推动了专业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高校舞蹈美育领域,长期存在专业化、技术化的倾向。需要明确舞蹈教育的本质和价值,将舞蹈美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不仅有助于塑造身体线条和健壮身体,还能提高心理素质,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高校舞蹈美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它有自己独特的培养方式,需要适应不同学科学生的特点。舞蹈美育教育不同于专业舞蹈培养,更强调普及舞蹈教育,面向所有学生。舞蹈素质教育可由文化素质选修课的舞蹈课程来完成,为喜爱舞蹈的学生提供学习舞蹈的机会。
舞蹈美育课程的开展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文化素质有着积极作用。
首先,有舞蹈基础知识与基本素养训练课程,名为“舞蹈——塑造气质与形体”,目的是教授学生如何通过不同的舞蹈动作来塑造形体,培养气质。学生通过学习舞蹈,培养对舞蹈的喜爱和热爱,了解各类舞蹈的风格、特点,以及舞蹈的历史背景和环境。
其次是实践课程,虽然不以舞蹈技能为目标,但也有舞蹈实践活动。这些课程的目的是让大学生通过实践体验舞蹈的美,锻炼意志,拓展思维,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以及学会与人、社会和谐相处。这种实践不仅仅在于技能水平,更在于审美文化的体验。
最后是舞蹈欣赏课程,旨在培养高品味的舞蹈欣赏群体。通过舞蹈欣赏,学生能够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接受德育和美育的教育。这种课程能使学生区分古典芭蕾和现代舞,民族舞和国际标准舞,并具备评判能力。
<<·——结语——·>>
舞蹈美育课程设计要以人文教育为目标,致力于更深层次、更广泛范围的舞蹈文化教育。课程目标应与内容结合,构建有序、有层次的完整结构体系,以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培养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
<<·——参考文献——·>>
[1] 传统素材现代化与抽象化表达——民族民间舞素材在现代舞中的运用. 刘青飞.戏剧之家,2020
[2] 中国非遗民间舞蹈教学法的探索与创新——评《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 李海革.中国高校科技,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