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辛德拉观世界
编辑|辛德拉观世界
音乐剧是一门综合性的综合艺术形式。
近年来,在国内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全世界各大舞台上,都有音乐剧的身影,他以其丰富的审美性和综合性,成为世界文化市场上的一颗明珠。
全球首个中文版《狮子干》音乐剧干2016年6月16日上海油十尼乐园盛大开幕日起,在度假区内"油十尼小镇”上拥有1200座位的“华特迪十尼大剧院开始公演。
它是《狮子王》音乐剧全球的第23个制作版本,而中文也是该剧使用的第9种语言。
从震撼人心的开场到沸腾热血的大结局,音乐剧《狮子王》全场精彩非凡。凭借华丽的服装和造型,演员变身成为草原上的动物角色,而舞台也成了广袤无垠的非洲大草原。
观众随之融入一个扣人心弦的小狮子历险中,这头小狮子必须找到勇气战胜自己,迈过艰难和不幸,从而荣登狮王之位。
上演近20年来,《狮子王》音乐剧是全球最受欢迎的音乐剧之一。
自1997年11月13日在纽约百老汇首演以来,全球已有超过8千5百万观众观赏了22个不同制作版本的《狮子王》音乐剧,总演出时数已相当于足足132年。
音乐剧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不受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所束缚,这正与中小学艺术教育中所注重的艺术的丰富性和灵活性相吻合,使音乐剧成为实现中小学美育的理想教学载体。
中国的少年儿童达到了近三亿七千万人口,然而伴随国内二胎政策的开放,中小学儿童艺术教育的需求将更加旺盛。
就当下国内中小学教育趋势来看,艺术素质教育仅通过单一艺术课程来推广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将音乐剧这种综合性的艺术课程带进中小学课堂,成为了一件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事情。
音乐剧的发展
当前,随着文化艺术的发展,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的渐渐提高,中小学音乐剧教育的教育意义被更多人所发现。
中小学音乐剧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创造力,同时帮助孩子们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
中小学音乐剧教育不但顺应了多种艺术元素相互融合的趋势,也满足了广大学生的真实需求,这使得中小学音乐剧教学的推广与传播越来越有影响力。
欧美国家九成以上中小学都引入了音乐剧教育。
音乐剧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信心养成,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左右脑平衡发展,帮助孩子们缓解课业压力。
音乐剧课堂中的“体验式学习”方式,带动了美国学校教育向更注重体验和活动的方向发展。
国内除了高等专业院校近二十年来引进并发展了音乐剧学科以外,普通中小学校园里,很少能见到音乐剧课程的身影。
地方城市中,有一些中小学,由于对艺术教育的性质、目标缺乏正确认识,用专业艺术教育的要求来组织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活动,没有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存在严重的重名次、重奖牌的功利主义倾向。
这并不符合中小学艺术素质教育的初衷,并且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不管是在国外还是中国国内,音乐剧教学都应先从艺术元素的基础训练入手,再到综合性的剧目训练,以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方式,确保学生扎实稳固地全面提高综合表演能力和审美水平。
课程不以机械填鸭式,一味的灌输知识和技能为出发点,而是采用巧妙地沟通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令课堂在充满轻松和自在的氛围下,学生甚至可以主导课堂的具体内容,教师作为辅助。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使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下吸收所学内容,记忆会更加牢固,心智会更加开化,课后会更加主动地练习和思考。
音乐剧的界定所示:它乃是能“激发情感而又给人娱乐的”戏剧表演的作品。
奥斯卡哈默斯坦二世也曾说过:“音乐剧是你所能想到的任何元素。”
的确,一部精彩的音乐剧中,不仅有动听的音乐,精湛的表演,具有创造性的舞蹈,还有令人沉醉的戏剧情节和光怪陆离的舞台效果。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音乐剧走入中国观众的视线,《猫》《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等经典欧美音乐剧开始在北京上海各大剧场轮番上演。
通过这一场场演出,我们不仅看到了音乐剧巨大的商业价值,还意识到这种新戏剧表现形式背后所蕴含的艺术价值。
一些歌舞剧团尝试排演音乐剧使音乐剧在国内市场逐渐升温。
2002年,北京舞蹈学院成立音乐剧系,随后十几年里,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音乐剧相关本科人才培养课程。
近十几年,国内不仅引进了大量欧美日韩经典热门音乐剧,还涌现出大量本土优秀原创音乐剧。
但是,不论作品多优秀,如果观众不了解,不欣赏,不为音乐剧买单,一切都是枉然。
众所周知,北上广一年四季不断上演着众多精彩的音乐剧,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下,真正走进剧场欣赏的人数,一年才不到二十万人。
这使笔者意识到,如果想要发展音乐剧,一方面是培养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便是培养具有艺术审美情趣的孩子们,使他们成为音乐剧的欣赏者。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中小学生的艺术教育发展,音乐剧已经被纳入中小学艺术教材之中,这是中小学艺术课程改革的巨大收获,音乐剧的推广,将成为实现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为什么音乐剧较其他单一科目来说更适合应用于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呢?
音乐剧《狮子王》进入中小学的意义
音乐剧的特性,与中小学艺术课程所要求的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所吻合。
音乐剧是由跳、唱、表演三者结合的,这种结合在一部剧中,并非平均分配,这三种表演形式的分配,往往非常灵活、广泛,舞蹈、唱歌、表演三者有时可以突出某一个、偏重某一个,风格随着情节的推进而不断变化。
我们通过赏析音乐剧《狮子王》以及其他音乐剧著名片段了解音乐剧的基本特点、采用练习、游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无意识的表演到有意识的完成个人创作和表演。
利用《狮子王》中分工分区、协调工作、排练演出等有利课堂组织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表演和欣赏能力。
各演职组成员能各行其职、协调有序,在沟通与交流中形成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对音乐剧剧本、舞台表演、演唱、台词等的问题意识,通过教师答疑、分区合作、资料查询等多种方式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不断思考、相互交流、积极讨论的习惯,在探究中提升艺术的审美品味与艺术格调。使《狮子王》的排练剧场成为学生体验艺术、感悟生活的理想场所。
而且,不管你喜好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在音乐剧中都可能找到用武之地,只要学生参加音乐剧,就可为他们提供一展才华的良好机会。
《狮子王》这一剧中的情节非常适合中学生学习,弘扬正能量,剧中的小辛巴在生活中遇到重大挫折时,没有被挫折打倒,而是在朋友的帮助下,从坏人手中夺回了自己的王国。
这可以激励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不要轻易向困难低头,保持乐观,努力,积极向上的内心,终将战胜困难。
通过排演音乐剧《狮子王》,不仅让学生体验一部音乐剧,享受音乐与表演的魅力,同时在排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协调、相互合作、相互尊重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
从身心发展角度谈,以中学生为例,在儿童与青少年阶段,是智商发育的关键时期。
音乐学习,舞蹈学习,表演学习都可以分别促进学生不同脑区的发展,可只有音乐剧这一种艺术门类,是可以将三者有机结合,同步训练的,这对于青少年阶段大脑和神经发育有着潜在积极的影响。
音乐剧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
音乐剧的排演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要观看原版演出视频,精读剧本,在这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欣赏经典作品,通过经典作品,让学生了解其中的经典之处,渐渐建立自己的审美能力。
在排练时,学生们会意识到角色中,所扮演的人物与人物所处的环境是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审美创造出来的,这样还可以在排练中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音乐教育,舞蹈教育,戏剧教育,美术教育,均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从各个角度让学生感受艺术之美,而音乐剧是将这几方面有机综合在一起的艺术形式。
有些艺术形式通过视觉来传递情感,有些艺术形式通过听觉触发想象。音乐剧将多种艺术形式整合在一起,不仅符合青少年的审美取向,还因为丰富的题材和正面的价值观而影响着青少年。
音乐剧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最初的课堂中,由于学生大多是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所以,想要让学生们直接进行排练,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必须要先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
欣赏《狮子王》,一方面是让学生对他们即将开始进行的排练有基本的了解,另一方面,就是通过经典作品感染学生,学生们对《狮子王》会产生极大的兴趣。
同时,也会认为这样的经典作品是他们所不可能完成的。接下来,每个学生都要发表自己对于改编的意见,展开团体讨论。
不同年纪不同班级的学生们可以通过一部音乐剧而相识,在排练过程中,团结在一起,锻炼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音乐剧的课堂中,大部分练习和排练都是团体进行的,这样的团体训练,可以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增加学生间的亲密感,使完全陌生的群体成员通过练习,快速建立社会连结,缩短人际距离。
尤其是在练习中,如果有任何建议和意见,学生会通过一系列视觉,听觉,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脑的发育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音乐剧普及艺术教育正符合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