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进生考上北大博士,毕业18年找不到工作只能领低保,现状如何

2023年06月22日18:03:02 教育 1954

随着高考告一段落,很快考生们将迎来填报志愿的阶段,如何选择一个未来有前途的专业,就成了很多考生和家长纠结的问题。

张进生考上北大博士,毕业18年找不到工作只能领低保,现状如何 - 天天要闻

据统计,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包含93个专业类别,共计792种专业。如此多的专业,可以说是让学子们挑花了眼,不知道该报哪一个好。

其实,无论选什么专业,最重要的还是将来能学以致用。最不济也要挑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这样才能对得起十年寒窗苦读。切记,千万不要因为一时冲动,挑选那些自己不喜欢或者不适合的专业。

下面要说这个故事就很有代表性,一个北大硕士高材生,因为挑选的专业不适合自己,导致毕业18年后始终无法找到工作,最后只能靠低保生活。

张进生是湖南常德人,出生在一个十分普通的家庭,虽然家庭条件不好,可他却从来没有放弃努力学习,最终在1984年的高考中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医科大学。

张进生考上北大博士,毕业18年找不到工作只能领低保,现状如何 - 天天要闻

在那个年代来说,大学生本就属于凤毛麟角,而考进大学的张进生不仅仅是家人的希望,更承载着全村人的梦想。

原本张进生是打算学土木工程的,可后来家人亲戚都说当医生更有前途。就这样,在家人的劝说下,张进生最终选择了湖南医科大学。

因此,在医学院读书期间,张进生学习的十分刻苦,门门功课都是优秀。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却让张进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惘,因为他发现自己晕血。

对于一个医生来说,晕血意味着什么简直是不言而喻,可是张进生却不愿意放弃,他还是想努力一次,即便这个机会十分渺茫。

张进生考上北大博士,毕业18年找不到工作只能领低保,现状如何 - 天天要闻

1989年7月,张进生从医学院毕业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天津一家医院工作。可由于他有晕血的毛病,所以只能一直当门诊医生,这让张进生感到很焦虑,也很自卑。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张进生毅然从医院辞职,他觉得自己应该再去学校深造一下,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

从医院辞职后,张进生就开始专心备考,并且在1992年顺利考上北大医学系硕士。

考上硕士后,张进生继续刻苦学习,成绩在系里名列前茅,这也让他发现了自己的长处,那就是适合读书。因此,读完硕士后,张进生又攻读了博士。

张进生考上北大博士,毕业18年找不到工作只能领低保,现状如何 - 天天要闻

可是书总有读完的一天,当张进生即将从学校出来时,该面对的问题还是要面对,他仍然无法克服晕血这个毛病。虽然他是一名医学博士,但是在临床上却没有他施展的空间。

不过,张进生并没有屈服,他决定继续出国深造。就这样,在博士即将毕业的前一年,张进生又通过自己的努力考进了英国皇家医学院。

可是去往国外留学需要很大一笔钱,保守估计也要20多万,张进生拿不出这笔钱,他的家庭同样也拿不出这笔钱。

没有钱就意味着无法继续读书,张进生对此很苦恼,他感到困惑,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他的人生也陷入了低谷。

张进生考上北大博士,毕业18年找不到工作只能领低保,现状如何 - 天天要闻

人们常说,有时候书读多了并非是好事,因为书读得多的人往往也会比普通人想的更多。由于经常胡思乱想,再加上压力过大,在即将博士毕业的前一年,张进生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由于病情很重,已经严重影响了学习,所以在1998年的时候张进生只能向学校申请休学半年,可半年后他的病情仍然没有好转。一年多后,由于张进生已经超期未归,按照规定北大给他做了退学处理。

而这一年,按照张进生正常的学业进度,应该是他博士毕业的时间。

张进生考上北大博士,毕业18年找不到工作只能领低保,现状如何 - 天天要闻

张进生退学后先是在天津待了一段时间,后来去往兰州一家医院工作。在医院期间,他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可由于他的性格原因,导致他和女友经常发生争吵,最后这段爱情也是无疾而终。

2005年的时候,已经在兰州的医院工作一段时间的张进生也是彻底认清了现实,他觉得自己确实不适合当医生,自己学的都是理论知识,缺乏临床经验,或许到学校当一名老师才更适合自己。

然而,由于张进生博士没能读完,所以想要去院校当老师也是不太可能,他从兰州医院辞职后跑了很多地方,可仍旧没有找到适合的院校愿意接收自己。

张进生考上北大博士,毕业18年找不到工作只能领低保,现状如何 - 天天要闻

无奈之下,张进生只好回到了老家,可由于他没有经济来源,只能靠姐姐一家资助他日常生活开销。后来随着姐姐年龄增大,家庭负担加重,也没有多少经历管这个弟弟,张进生的日子也就变得越发艰难起来。

好在2018年的时候,当地政府得知了张进生的困境,给他办理了低保手续。曾经的天之骄子,如今只能靠低保生活,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所以说,不管选什么专业,都要做到学以致用,这样对自己的人生未来才会比较有帮助。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中考首日 | DIY送考服,前班主任考点现身……为梦想而加油!【附视频】 - 天天要闻

中考首日 | DIY送考服,前班主任考点现身……为梦想而加油!【附视频】

6月15日上午9时,2024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中考”)正式开考。今天,也是上海小升初实施“摇号”入学的第一届毕业生正式步入中考考场。中考首日,老师们、家长们便早早出现在考点,有的家长帮孩子们保管手机,有的老师再三叮嘱考试必备物品,有的考生弟弟带着自己家里种的向日葵前来送考;有的老师虽未到场,但却...
中考首日|考点外的“小心思”“大惊喜”,都是这个6月最美好的祝福 - 天天要闻

中考首日|考点外的“小心思”“大惊喜”,都是这个6月最美好的祝福

初夏的早晨,迎来2024年上海中考开考。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初级中学的门口熙熙攘攘,都是前来送考的家长和老师。突然,集合处的“小惊喜”给考点外的送考人群带来了笑声和掌声——上海市东辽阳中学的学生擎着一簇巨大的向日葵气球走进人群,原来,这是学校老师给初三的学生精心准备的送考小礼物。陈子洋是学校的年轻老师。...
上海中考作文评点|语文特级教师沈红旗:三重关联,绽放更多的可能 - 天天要闻

上海中考作文评点|语文特级教师沈红旗:三重关联,绽放更多的可能

今天(6月15日),2024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中考”)开考。上午9时至10时40分,首考语文科目。2024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科目写作题目如下——这是一道出人意料的好题目。成长是这一年龄学生的第一母题,提干对“成长”做了出色的表述:前提是探索未知,强调了创新的意义;表现一是不断提升自我,强...
中考首日|民办初中超额摇号后首届初三生亮相今年中考,享有“名额分配到校” - 天天要闻

中考首日|民办初中超额摇号后首届初三生亮相今年中考,享有“名额分配到校”

2024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于6月15日至17日举行。2020年上海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政策明确民办学校“超额”摇号,今年中考首日,“小升初”民办初中超额摇号后的首届初三生亮相,在不选择生源初中学校,享有“名额分配到校”招生。【老师为学生送考加油】今天一大早,徐汇区梅园中学考点外,西南位育中学初三年级组老师身穿...
组织中学生赴大凉山“支教”,7天收费上万元! - 天天要闻

组织中学生赴大凉山“支教”,7天收费上万元!

暑假还没来临,一些旅行公司开设的“7天支教研学”活动已提前开售。他们把全国各地未满18岁的中学生,带进四川大凉山当“支教”老师,报名费上万元,住在星级酒店。活动期间,这些学员会向大凉山的孩子授课,还将实地参观村落。这真的是“支教”吗?还是披着公益外衣的营利新手段?对此,相关旅行公司的工作人员称,这种活...
“比高考作文难”“与往年不一样”!2024上海中考作文题公布!最新点评 - 天天要闻

“比高考作文难”“与往年不一样”!2024上海中考作文题公布!最新点评

2024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作文题目出炉如果你是考生的话会怎么写呢?2024上海中考作文题假如世界是一滩无形的水,每个人都在用各自的取水方式来认识这滩水。成长,就是在一次次对未知事物的探寻中,或拓宽眼界,或增长才干,或发现规律……同时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取水”方式。请以“我也是个取水人”为题,写一篇600字...
上海中考场外直击:人生初考紧张难免,学会从容也是“取水之道” - 天天要闻

上海中考场外直击:人生初考紧张难免,学会从容也是“取水之道”

图说:在加油声中,学生迎来人生初考 新民晚报记者 陶磊 摄(下同)上午8时,阳光尚不炽烈。长宁区娄山中学考点外,夏日的风送来一些凉意。家长王女士穿着日常的衣服,手中拿着一个印有“中考必胜”祈福扇子轻轻摇着,神情看上去颇为轻松。“中考虽然很重要,但是孩子未来的路还很长。考前,我们就商量好了,无论结果如何,...
“学长学姐加油,门门满分!”中考考场外,初一学弟学妹全班来送考 - 天天要闻

“学长学姐加油,门门满分!”中考考场外,初一学弟学妹全班来送考

图说:考场外,初一学妹给初三学姐贴上“大拇指”贴纸 新民晚报记者 陶磊 摄(下同)水,滋养生命,折射万物,也成为今天上午上海初三学生的灵感之源。“假如世界是一滩无形的水,每个人都在用各自的取水方式来认识这滩水……”今天上午,2024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在全市16个考区、205个考点、4602个考场开考首场语文考...
数学界的新星姜萍,17岁的她即将迎战博士级决赛! - 天天要闻

数学界的新星姜萍,17岁的她即将迎战博士级决赛!

江大、浙大、香港中文大学,这些名校的师生们此刻都屏息凝神,等待着一个17岁少女的决赛成绩。她就是姜萍,一个将数学视为爱好的天才少女。姜萍,年仅17岁,却已经展现出了惊人的数学天赋。在预赛中,她以本科生的水平轻松过关,让人不禁感叹她的知识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