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年轻的正厅级干部,履历优秀,却被质疑毕业于“双非”高校
在我国,公务员工资福利由财政支付,称得上是旱涝保收,加上其工作环境好,社会地位高,因而受到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喜爱,争相报考公务员。对于报考公务员的初衷,除了公务员良好待遇外,许多大学生还有一种报效国家为人民服务的情怀。
一般来说,大学生要想成为公务员,成为年轻干部的途径还是比较多的,除了大家相对比较熟悉的参加国考,省考,选调生考试外,还有进入体制内事业单位,国企,然后在岗位上做出优秀成绩,一步一步成长为为这些体制内单位的领导,从而获得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成为公务员的机会。
我国最年轻的厅级干部,履历优秀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对年轻干部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年轻人才进入体制内成为了公务员,他们也是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在一些省份,我们看到很多年轻干部开始担任重要职务。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这些年轻干部只有得到锻炼的机会,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知识与智慧,真正成长起来接力伟大事业,与时代同向同行。因此,现在国家已经逐渐提拔一些年轻干部担任各地党政部门的一把手。
据权威媒体报道,内蒙古团委书记乔礼,今年才38岁,是我国最年轻的正厅级干部。
大学毕业后,乔礼并没有去考公务员,而是选择在内蒙古的一家国企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
工作,从基层做起,一步一步成长为国企的中层,高层领导。
在国企工作的他,脚踏实地,善于学习,发挥爱一行干一行的干劲,工作能力得到了高度认可,也是得到了许多晋升机会,从而能够从国企调任地方担任正厅级干部成为公务员。乔礼优秀的履历曝光后,许多人表示很羡慕。
被质疑毕业于“双非”高校
乔礼在工作上的能力获得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优秀的履历也是让许多人羡慕,不过也有一些人对其有质疑,作为全国最年轻的正厅级干部应该是毕业于双一流名校,而不是毕业于“双非”高校。
从公开履历来看,乔礼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这是一所以教育师范为主要学科的行业特色高校,在内蒙古自治区区属高校中综合实力位居前列,它在内蒙古还是很有名气的,不过其并不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而是一所“双非”高校。
个人觉得,名校毕业生出来工作起点高,选择机会多。相比于名校毕业生,“双非”高校毕业生要想获得成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但学历不等于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指文化知识和常识,还包括人生阅历和工作以及处事经验。
文凭也不代表水平。文凭,只能代表过去学过的相关知识、掌握了的学识而已。水平,则包含了思维、认知、创新、决策、组织、协调等能力的高低。
名校学历文凭只是一块敲门砖。选拔年轻干部如果只唯名校学历文凭,那么还要考察选拔干什么呢,直接看毕业证书岂不是更省事。
放眼全国,有许多毕业于“双非”高校的年轻干部,比如广东省最年轻的省委常委张晓强,今年才48岁,他毕业于“双非”高校浙江林学院。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刘洪建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也是一所“双非”高校。
大学生考上公务员后要想获得能力的提升,要把学习当成终身事业
大学生考上公务员,成为年轻干部,生逢盛世,理应毅然决然、义无反顾地扛起时代重任、担当历史使命。把自身的发展和祖国人民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干部是干出来的,也是学出来的,但学历文凭永远不等于能力。更应该要把学习当成终身事业。
要勤学,做到常学常新。 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要善学,做到深学深悟。学习不在多,而在精、在管用,学习要讲方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清主次学。
要乐学,做到真学真用。要以事业为先、发展为要,时刻保持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机不可失的危机感、担负使命的责任感。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十八边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