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变“悯农”,斯人变“是人”,语文课本改版的背后有何猫腻?

2022年11月03日14:52:19 教育 1463

关于教材改版的事情,学生和家长已经不陌生了,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每隔一段时间学生使用的教材就会进行改版,里面的内容或删或改,总之不同时代的学生用到的教材版本可能都是不同的。

可能以前家长对教育部门有着极高的信任,对教材的问题并不怎么在意,但是经历了人教版数学“毒插图”事件后,家长就变得很敏感,对于教材的内容格外重视,尤其是经常辅导作业的家长总能发现一些颠覆自己认知的事情。

锄禾变“悯农”,斯人变“是人”,语文课本改版的背后有何猫腻? - 天天要闻

比如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斯人与是人”风波,就让很多人开始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感到怀疑,明明自己学的是“斯人”,却被告知从未有过这个版本,正当人们还沉浸在所谓的“曼德拉效应”的解释中时,又有家长发现了语文课本和自己记忆出现偏差的内容,再一次将语文课本改版的问题推上风口浪尖。

锄禾变“悯农”,斯人变“是人”,难道真的是记忆出现偏差?

人们总说毕了业之后知识都还给老师了,但是对于那些烂熟于心的古文,相信很多人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简单起个头就能背下来,尤其是那些名言警句更是张嘴就来。

锄禾变“悯农”,斯人变“是人”,语文课本改版的背后有何猫腻? - 天天要闻

记得小时候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时候,对其中那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记得很清楚,但现在却被告诉说一直都是“是人也”,不相信的人回头翻看课本发现确实如此,有人就开始怀疑难道真的是记忆偏差了?

这件事情的探讨还在继续,就又有家长发现以前背诵的“锄禾”现在也改叫了“悯农”,难道又是所谓的“曼德拉效应”造成的吗?毕竟这首古诗可是学生们最先学习的那一批,而且几乎人人都能做到张口就来。

锄禾变“悯农”,斯人变“是人”,语文课本改版的背后有何猫腻? - 天天要闻

有些家长在第一次听到孩子背诵“悯农”的时候都有些错愕,还觉得是不是孩子背错了名字,但看到课本后就只能无奈叹息“看来以后语文也辅导不了了”。

但是难道真的是人们的记忆出现偏差了吗?实际不然,斯人版本确实存在,也有很多人找到了对应的课本,只不过是一些地方版本,而人教版确实没有用过“斯人”字样。

锄禾变“悯农”,斯人变“是人”,语文课本改版的背后有何猫腻? - 天天要闻

而“锄禾”变“悯农”其实是很好理解的,在流传下来的古诗中,悯农有两首诗,为了便于学生区分才会改成“锄禾”,而现在强调尊重原作者,那么教育部门就在研讨后将其改回了“悯农”,然后用“其一”“其二”来进行区分,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教材版本的不同,才造成了这些“误会”。

教材版本不同的背后,有很多现实原因,家长也不要太过纠结

很多人觉得教材版本变来变去,岂不是给家长辅导作业添麻烦吗?难道以前的版本就不能用吗?其实这背后有很多现实的原因。

锄禾变“悯农”,斯人变“是人”,语文课本改版的背后有何猫腻? - 天天要闻

以前受到时代背景和教育资源的限制,很多教材内容并不是很严谨,而现在教育资源逐渐丰富,学生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教材自然也要与时俱进,对于一些学生无法理解或者是与时代脱节的内容就要进行更改,这样也是为了确保学生能得到更好的教育。

当然家长肯定会有些不理解,但是也不用太过纠结,很多知识都不是一概而论的,家长也要能够求同存异,不要过于敏感,毕竟时代不同,学生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不能总用旧观念去处理问题。

锄禾变“悯农”,斯人变“是人”,语文课本改版的背后有何猫腻? - 天天要闻

但是教材改版的时候,也不能光顾着创新,那些经典且很好的作品还是应该保留的,尤其是不能以一些荒诞的理由进行删改。

教材版本更新换代,家长要如何辅导,才能不带歪孩子呢?

虽说现在语文教材已经达到统一版本,但是其他教材还会存在地方差异,那么必然会出现知识点的细微差别,那么家长在面对这些差异的时候,就要守好一个原则,那就是一切以学生所学书本为准。

锄禾变“悯农”,斯人变“是人”,语文课本改版的背后有何猫腻? - 天天要闻

当发现孩子学的知识和自己不一样的时候,家长不要一意孤行,可以去翻看书本,必要的时候可以和老师取得联系,询问正确的知识点,在得到确切的答复后再教孩子,千万不要“死鸭子嘴硬”。

另外家长要知道现在的知识点和以前有很大的区别,在带领孩子预习和学习之前,家长自己要先简单学习一下,因为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家长教错了的话,再更改就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第一遍所学知识一定要严谨且正确。

锄禾变“悯农”,斯人变“是人”,语文课本改版的背后有何猫腻? - 天天要闻

【笔者寄语】每个时代学生所学的知识整体不会有太大的差别,但在很多细节方面还是会有区别的,尤其使用不同版本的地区更是差距明显,那么家长也要合理看待这些差别,不要过于纠结,尊重课本和老师的讲解,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来一起研讨,但教孩子还是以课本为主,以免给学生带来困惑。

话题:你小时候学的是哪个版本的教材?欢迎留言分享与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暑假图书馆爆满背后:拉开孩子差距的三大关键因素 - 天天要闻

暑假图书馆爆满背后:拉开孩子差距的三大关键因素

暑假图书馆爆满背后:拉开孩子差距的三大关键因素上周日,我去图书馆写稿时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各个阅览室座无虚席。小学生们专注地写着暑假作业,高中生认真研读高二课本,还有孩子钻研模型设计书籍。这一幕让我深刻意识到: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往往是在学校
黄海刚到毕节六中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 - 天天要闻

黄海刚到毕节六中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

7月7日,区委副书记、区长黄海刚到毕节六中为学校师生代表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陈果,区直有关部门分管负责同志,毕节六中师生代表参加。授课现场黄海刚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殷殷嘱托,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要全面贯彻党...
潍坊青州市:公益课堂点亮孩子缤纷假期 - 天天要闻

潍坊青州市:公益课堂点亮孩子缤纷假期

来源:【青州融媒】暑假来临,潍坊青州市开设丰富多彩的暑期公益课堂,让孩子们收获知识与快乐。在青州市益都街道旗城社区,大学生志愿者带领孩子们通过共读绘本、互动游戏、情景模拟等方式,了解隐私保护与安全知识,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湖北省第九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开赛 - 天天要闻

湖北省第九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开赛

7月9日,湖北省第九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动员大会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行。本次决赛汇聚了来自全省54所高校的145名优秀青年教师代表,他们将在7月10日至11日的两天时间里,分成文科、理科、工科、医科、思想政治课等5个专项组,展开教
这样的“端姐”,谁能不喜欢? - 天天要闻

这样的“端姐”,谁能不喜欢?

在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金雅校区,学生见到徐端,都会亲热地喊她“端姐”“老徐”。她懂孩子的心,乐于跟学生“打成一片”,是学生的良师,也是益友。徐端(右二)和学生在一起。记者刘嘉 摄跟着“端姐”学数学有很多乐趣,她能把数学课讲得像脱口秀一样好玩。
米东区开展学生军训教官培训 - 天天要闻

米东区开展学生军训教官培训

(米东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安锐报道)近日,米东区人武部集中组织学生军训教官培训。米东区退役军人、基干民兵积极报名参加此次培训及资格认证,为即将到来的学生军训任务做好充分准备。
英语学习新赛道:奇速英语,开启你的词汇逆袭之旅 - 天天要闻

英语学习新赛道:奇速英语,开启你的词汇逆袭之旅

英语学习新赛道:奇速英语,开启你的词汇逆袭之旅在英语学习的漫漫长路上,词汇量就像基石,决定着英语能力这座高楼能盖多高。很多同学都在为记单词发愁,不是背了就忘,就是面对枯燥的单词书提不起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