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你百般好,你只嫌我烦”,母亲拉黑上大学的女儿,满是心酸

2022年11月03日12:02:05 教育 1601

家长和学生之间最无法逾越的鸿沟就是沟通的断层:学生叽叽喳喳谈自己的学校,家长唠唠叨叨谈自己的假牙。中间隔着十万八千里,驴唇不对马嘴。

这样的无交集沟通,在学生上大学之后频繁出现,因为空间的限制,家长做不到像初高中时那样,能每天都陪伴学生的吃喝拉撒睡,学生在大学里的见闻,有时候喜欢和朋友分享,家长也想听,但是接通电话话题是老生常谈:吃饭了吗?上课怎么样?

“我对你百般好,你只嫌我烦”,母亲拉黑上大学的女儿,满是心酸 - 天天要闻

时间一长,学生反感,觉得家长怎么如此跟不上时代,于是打电话的次数逐渐减少,即使有通话,内容也是要生活费,那个在电话另一边欲说还休,内心忐忑的家长,学生看不到。

有的同学和家长硬刚,一言不合双方都不理睬彼此,被伤透心的家长,更是一气之下拉黑上大学的女儿,那么这种做法真的是明智的吗?

“我对你百般好,你只嫌我烦”,母亲拉黑上大学的女儿,满是心酸 - 天天要闻

“我对你百般好,你只嫌我烦”,母亲拉黑上大学的女儿,满是心酸

一位母亲发文说自己拉黑了上大学的女儿,原因是“累了,每次打电话都不接, 信息不回,要钱才想起我。”

这是一个家长对学生的控诉,失望之情溢于言表,家长只是感叹自己辛苦多年,供学生上大学读书,从小学到大学,全靠的是自己,“我对你百般好,你只嫌我烦”,到头来彼此关系僵硬,满是心酸。

“我对你百般好,你只嫌我烦”,母亲拉黑上大学的女儿,满是心酸 - 天天要闻

在中国式的教育中,大多数家长给自己设定的职责是,负责学生的教育问题,而法律也规定,家长有义务让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在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中,家长有操不完的心,择校,找好老师,哪门科目吃力还得额外补习,青春期的叛逆,高中时期的紧张学习,再到高考报考,这还只是一小部分,都需要家长的亲力亲为。

“我对你百般好,你只嫌我烦”,母亲拉黑上大学的女儿,满是心酸 - 天天要闻

如果说到头来学生上了大学,每个月只知道自己没生活费了,才来一通电话,家长的关心全被学生排除在外,难道真的是学业繁忙吗?不过是不想回复罢了。

也许这是一个单亲妈妈,学生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有着诸多的不得已,但这位母亲发文的评论区中,可以看到不少正常家庭也会感同身受。

“我对你百般好,你只嫌我烦”,母亲拉黑上大学的女儿,满是心酸 - 天天要闻

很多家长感同身受,和家长“谈崩的”不只是大学生,还有中学生

“女儿22岁,除了讨钱,平时不联系,不上班还不让说,说了就是吵架,也拉黑了。”这是一位大学毕业生的家长所说,学生上了大学,缺乏沟通,毕业不好好工作只知道伸手要钱,家长实在对这样的“巨婴”无奈。

“我对你百般好,你只嫌我烦”,母亲拉黑上大学的女儿,满是心酸 - 天天要闻

“儿子十四岁,上学期迷恋电子产品,差点给我气疯”,这是一位初中生家长的控诉,在初中这样关键的学习时期,没有心无旁骛地学习,老师管理不听,家长一说就反抗,真是没了办法。

这样的学生比比皆是,但家长做不到都拉黑,在这些看似教育失败的案例中,都是家长在诉说心酸,其实换个角度想,可能学生自己也会感到尴尬,只是不知道如何分说罢了。

“我对你百般好,你只嫌我烦”,母亲拉黑上大学的女儿,满是心酸 - 天天要闻

一个巴掌拍不响,中国式家长的心酸,双方都该反思

家长和学生之间缺乏高质量的沟通。学生长大了,他们的世界被学习、游戏、交朋友填满,但家长浑然不觉,还整天和学生聊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态度好的同学,敷衍应和几句,态度不好的,直接摔门走人,所以家长的话题也该与时俱进。

叛逆期的中学生,家长得学会给空间,学生的抗拒心理从哪里来?家长无从知晓,连学生也抓不准自己究竟在气什么,也许是成绩的不堪,也许是朋友的疏远,又或许是生理发育的紊乱,这个时候让学生还做“乖乖仔”就不现实,适当给予空间让他们自己消化是可行的。

“我对你百般好,你只嫌我烦”,母亲拉黑上大学的女儿,满是心酸 - 天天要闻

已经成熟的大学生,家长避免不了要经历“热脸贴冷屁股”的事情,龙应台说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今生今世不断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不必追。但笔者想说的是,努力想跟上大学生的节奏,在网络努力学习新梗,想靠近学生一点的父母,学生怎么忍心和他们渐行渐远?

双方都应该为彼此的进一步融洽而努力呀,不能单纯地要求一方全心付出,该反思自己的时候就该反思,拉黑学生可能是一气之下的冲动行为,不和父母说话也可能是学生一时的心绪不平,但父母子女一场,本应其乐融融,何必剑拔弩张,相对无言呢?

“我对你百般好,你只嫌我烦”,母亲拉黑上大学的女儿,满是心酸 - 天天要闻

今日话题:你和孩子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吗?(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5万、8万、10万,学位论文为什么越写越长 - 天天要闻

5万、8万、10万,学位论文为什么越写越长

一位同学在论文写作时电脑周围贴满提示2025年6月底,正在读研二的刘艺,学位论文已经写了6万字。而6万字,只完成了她计划的60%。从去年开始,按照新出台的《学位法》,学术学位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专业学位研究生可进行实践成果、其他规定的成果答辩。这对于为学位论文费尽心力的学生而言,或许意味着一种解绑。但绝大...
数字课堂跨越国界,这堂“云课”很精彩 - 天天要闻

数字课堂跨越国界,这堂“云课”很精彩

新华社天津7月10日电(记者尹思源)5G物理网络搭建区、5G应用综合实训区、空中课堂……位于莫斯科国立通讯与信息技术大学的俄罗斯鲁班工坊内,学员们不仅能够汲取最前沿的数字技术知识,还能通过项目实操,不断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授课老师们借助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的5G设备,为学员们讲述着前沿的数...
深圳中学梅香学校学子走进社区,践行“社区小主人”使命 - 天天要闻

深圳中学梅香学校学子走进社区,践行“社区小主人”使命

7月5日,深圳中学梅香学校(以下简称“深中梅香”)五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梅林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我是社区小主人”主题实践课程。此次活动旨在深入推进“每周半天课程”,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观察、思考、表达和行动。当天上午,学生们在学校集结,老师们详细介绍了课程...
中高年级孩子学习,还得适量的刷题 - 天天要闻

中高年级孩子学习,还得适量的刷题

学习学习,不能只听课,不做题,只有做题了,才会发现自己到底有没有听懂,有没有把知识点消化透彻了。学习的方法就是听课、做题、再剖析薄弱点、再听课、再做题。只有这样的流程,反复去做,才能把知识点灵活运用。知识比较难的时候,可以从简单的题入手,慢
广联达深化国际产学研合作 助力马来西亚高校建筑教育升级 - 天天要闻

广联达深化国际产学研合作 助力马来西亚高校建筑教育升级

在全球建筑行业加速迈向数字化的背景下,广联达与马来西亚理工大学建筑环境和测量学院达成新一轮战略合作,双方正式签署谅解备忘录,标志着中马在建筑教育领域的合作迈入新阶段。 本次签约仪式在马来西亚理工大学苏丹易卜拉欣行政大楼举行,学院院长Kherun Nita Ali教授、广联达马来西亚及中东区域总监Joyce Chan Zhai Zye...
高考624! “他在哪上学,我就跟着去哪!”父亲背着儿子12年…… - 天天要闻

高考624! “他在哪上学,我就跟着去哪!”父亲背着儿子12年……

最近,一段拍摄于保山腾冲,长40秒的视频《父爱如山》,让无数网友红了眼眶。视频中,一位父亲背着儿子的身影,承载了12年风雨无阻的坚持,今年高考,儿子钏助毓也以624分的成绩,给了父亲最美的回报。每天凌晨 3 点,钏大哥驾驶着三轮摩托车驶向蔬菜批发市场,找到空位后卸下当天售卖的蔬菜,等待着批发客商。6 点多,钏大...
3名考生拒报清北,反手曝光班主任,谁该为违约买单? - 天天要闻

3名考生拒报清北,反手曝光班主任,谁该为违约买单?

近日,江西瑞昌一高中,3名够清北分数线的考生,拒绝学校、老师、家长劝告,没有填报清北志愿,引班主任老师大怒,解散群聊的新闻,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认为,填报志愿是高考生的自由,老师没有权力干涉,批评老师为了一己之私,试图干涉是不智之举,吃相难看。媒体也下场猛批,校方吓得赶快出通报,学校和班主任也道歉...
滨州市暑期学生资助热线电话来了! - 天天要闻

滨州市暑期学生资助热线电话来了!

为帮助广大学生和家长及时准确了解学生资助政策,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即日起至9月1日,全市教育系统开通暑期集中受理时段学生资助热线电话(工作日8:30-11:30,14:30-17:30),为学生和家长答疑解惑、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