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谨慎回答一个问题:这一生你最想成功的一件事是什么?
如果你是父母,我想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会选择最想成功的一件事是:把孩子教育成才。
经常能在路边、公园、超市,甚至公交、地铁上听到各位孩子的父母相互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有的是担忧孩子的学习,有的是担忧孩子的性格等等。
在没有取消补习班之前,凡是数理化英补习班总是能够爆满,家长对补习班的第一徐选择也是数理化英,其次才是什么体育、音乐等。
在各位家长的认知中,所谓的知识就是指数理化英,而音乐、舞蹈等属于兴趣爱好。爱好可有可无,而知识是必须要掌握的。
我们公司办公室有一个打扫卫生的大姐,她家孩子今年上初中二年级。她之前一直和老公在南方打工,自从孩子升初中后,她选择回老家带孩子。
她一直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担忧,她经常说:
“我和我老头两个人挣工资,他的工资是生活,我的工资全部都花在了孩子的补习班上,只要补习班好,贵一点也要让孩子上。”
上补习班真的有用么?花销这么大真的与孩子学习成绩成正比么?有没有一种即省钱省力,又简便易行,而且还有效的方法?
有,美国的一位成功养育了六个孩子的妈妈告诉你,真的有这样的方法。
莎拉·麦肯齐是一位美国妈妈,她先后生养了六个孩子,她经历了所有妈妈在孩子成长中遇到的烦恼。工作、生活外加带孩子的,各方面的因素都会让任何一个妈妈都感到压力倍增。
为了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她先后买了多本育儿方面的书籍,甚至连孩子的睡觉、喂奶等都严格按照书上的要求来执行。
像很多新手妈妈一样,我读书总是狼吞虎咽。我对女儿奥德丽寄予厚望,而对于我自己,我想成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母亲。可是我徒有梦想,却不知如何实践,所以我采用了一贯的做法——拼命多啃些书。
在育儿早期,我所做的每个决定都来自书本。我从书中学习如何给宝宝喂食,如何哄她入睡,做什么对大脑发育有益。有时候即使成败难料,我也毅然去做。
直到有一天深夜,她的女儿怎么都不肯睡觉,她翻遍了所有的育儿书籍,给出的建议竟然大相径庭,该听谁呢?她陷入了崩溃。
有一次在朋友家中,她得到了一本名为《朗读手册》的书籍,这本书在美国销量高达百万册,她按照书中的要求,坚持为孩子朗读,有意创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与孩子一块探讨书籍。
在她的教育下,通过朗读成功养育了六个优秀的孩子。她把她的经验汇成了一本书——《如何阅读能让孩子受益一生》。
这本书详细地分享了在家庭中,为孩子朗读、与孩子共读、提出问题与孩子一块探讨书籍等各种方法。同时作者结合自身以及其他家庭的案例,充分佐证了朗读的重要性。
这本书在美国同类家庭教育、阅读方法等系列书籍中名列前茅。原因有以下三个:
1、方法简便易行。手把手交给家长如何为孩子朗读,如何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如何创建家庭阅读氛围等。
2、案例生动。作者针对每个方法,搭配了各种生动的案例。比如:她9岁的孩子德鲁在家里乱跑乱跳,搞得每个人都不能安生,为了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她用书中的字眼说:
“德鲁,别嗖嗖嗖地。”
房间里顿时鸦雀无声,之后有爆发了一阵笑声。她不光制止了孩子的行为,同时也没有对孩子大声吼叫,而且还让孩子联系起了之前那句话的出处。
3、丰富的推荐书目。针对不同的年龄段的孩子,作者列出了大量的书籍供读者参考,同时也分享了家长选购书籍的建议
4、总结了5个家长容易对阅读认知的误区。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以及生动的语言帮助家长改变认知走出误区。
不要因为等待海象而错失蚂蚁搬家的时刻
这是一个阴天,莎拉·麦肯为她的三个孩子穿上外套匆忙地带孩子去动物园。她七岁的女儿奥德丽提出要看海象。
她们一边转悠一边往海象馆走,当走到海象馆后,她五岁的女儿小艾莉森已经累得坐到了地上。
海象只有在心情好的时候才会来到游客观赏区,平常都在其它地方躲藏着。
趁着这个等待海象的空隙,莎拉·麦肯让孩子们休息一会,等海象来了之后告诉她们。
“妈妈快看”
艾莉森高喊道。莎拉·麦肯以为孩子们发现了海象,正当她满怀期待时,竟然发现孩子们趴在人行道上,正惊奇地看着一直蚂蚁背着比自己身体还大的一块食物从地上爬过。
莎拉·麦肯确认,如果不是孩子的喊叫声,她肯定会错过这个奇迹的时刻。
等待海象(你的目的),蚂蚁搬家(当前重要的时刻)。莎拉·麦肯认为,人应该活在当下,不要因为等待海象,而错失当下的重要时刻。
为孩子读书就是当下最重要的时刻。
人要分清什么是重要的事情,什么是杂事,只有这样才能从杂事中解脱出来。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等待海象的时刻,比如:计划一次旅行、来一次美容等,而错失了当下为孩子朗读的时刻。
朗读可以随时随刻,比如在散步时,在等待他人时,等公交时。利用当下的时间为孩子朗读。
阅读是愉悦的,而非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读
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女人带着她十岁的女儿到我(莎拉·麦肯)工作的图书馆借书,她的女儿拿了一本自己喜欢读的书籍,当我(莎拉·麦肯)准备拿起这本书扫码时,这位母亲说:
“稍等,让我看看这是什么书”
看过之后,这位母亲以这本书不在学校要求的书单上的理由拒绝了孩子,当这对母女离开后,我(莎拉·麦肯)努力控制自己不往墙上扔东西。
曾在网上看到马未都谈‘读书有什么用’,他这样说道:
“想在的人不喜欢读书,这都与他们的家长有关系,家长没有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可以到新华书店看看,家长带着幼童买书,都是家长替孩子做决定,不允许他挑”
马未都所谈的现象在当前的社会很常见。在家长为孩子准备的购书款中,最愿意支付的是学习资料,或者对当前考试有用的书籍,而一些课外书家长并不愿意主动购买。
现在的学校完全是以学习、升学率为目的开设的,它们为孩子准备的朗读时间很少。而在校外,家长却让孩子更多的时间是用来看学习资料。
阅读一定是愉悦的,自我享受的过程,如果让孩子带着目的、带着任务去读书,那么读书已经失去了自身的意义,这样的孩子也不会爱上阅读,因为读书没能带给他快乐,反而是更多的痛苦。
作为父母,能在孩子成长期同处一个屋檐下的时光非常有限,没有一个父母敢说:我已经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多了。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里,要想让孩子在将来具备强大的竞争力,那就为他(她)读书吧!孩子的未来从现在共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