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具有15年党龄的年轻老党员,用坚强与坚守发挥着一名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用爱心与执着诠释着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美好形象。
心中有追求,千锤百炼成骨干。2018年,王茸老师为了心中的教师梦,毅然辞去世界500强企业的工作,踏上了三尺讲台。 “长大后我要当老师”,这颗从幼儿园时就种下的梦想种子,让她一步步破茧成蝶,成长为一位堪当大任的骨干教师、一位孩子们无比喜爱的优秀教师。“我爱我的工作,我要让学生们喜欢我。”就是这样一种朴素的执念,给了她克服困难执着前行的澎湃动力。第一天上班,她就把“认真负责”四个大字刻在脑海里,鼓励自己努力工作:教材不熟,就反复读;备课不足,就向老教师虚心请教;课堂没有经验,就坚持先听课再上课。为了能快速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她坚持每一节课备详案,每一篇课文写教学反思。有时,为了让课堂上得精彩一些、再精彩一些,她多次把课堂搬到家里,利用下班时间,模拟讲课训练,录成视频、反复改进。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认真磨炼,她终于一次次踏上评课赛教的讲台,成为一名优秀的骨干教师。
王茸老师不断告诫自己,一名合格的教师既要有渊博的知识,还必须是教学的内行。因此,她一直在学习、在提升、在修炼。她给自己制定了每月学习计划:研读一本好书,做好读书笔记,撰写一篇读书心得,思考一个教学问题。参与了多个课题研究,在全区班主任教育论坛中,以“做一名有智慧、有温度的班主任”为主题作了主旨演讲,受到领导和观众的高度评价。
心中有大爱,撑起晴空育桃李。“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的箴言,让王茸老师明白了为师之道:要像大树那样为孩子们遮挡烈日狂风,像港湾那样让孩子们躲避风雨。当班主任,王茸办公桌里常备三样宝贝:糖、点心和创可贴。遇上突发低血糖或没吃早餐的学生,糖和点心成了“及时雨”;班里的学生不小心摔倒刮破,创可贴就派上了用场。一次次的关爱,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王茸老师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栋梁之材,每一块“顽石”都能雕琢成玲珑剔透的美玉。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拥有一颗善良心和善于发现眼睛的王茸老师,不知抚慰了多少个孩子脆弱的心灵。她的班级有一名肆级智力残障的特殊孩子,平时惹出的大大小小麻烦不断。面对这个原本“折翼”的天使,王茸老师把他安排在讲桌旁边,方便及时管理,专门开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的主题班会,教育孩子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带他去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后来发现这个学生无论是在学习成绩、还是与其他同学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切,都源于王茸老师对学生深切的爱和无私的情怀。
心中有艳阳,疫情面前践初心。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王茸老师用柔弱的身躯撑起了人民教师的责任,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被《渭南日报》所报道。她是疫情防控的“宣传员”,通过电话、网络沟通向学生和家长普及健康教育,讲解党和政府的防控措施,发起“武汉,加油!白衣天使,辛苦了!”主题手抄报活动,增强学生和家长的防控意识。她是疫情防控的“信息员”,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全面排查,坚持做好学生体温检测、信息统计,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学校。她是疫情防控的“守门员”,为了让学生“不出门”“不串门”,丰富学生假期生活,以网络在线方式无偿为学生提供辅导和咨询,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电影,通过班级微信群举办学生简笔画、手工作品展,很大限度避免了人员流动。她是疫情防控的“战斗员”,积极参与到社区志愿者队伍,积极做好社区疫情防控宣传、人员登记排查等工作,全力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她是疫情防控的“保障员”,积极响应武汉慈善总会捐款号召,她还辗转多种渠道、自掏腰包,为战斗在一线的“逆行者”送去口罩等防护用品,受到广泛赞扬。同时,她还不忘本职工作,利用假期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提前精心备课,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积极探索网络授课模式,确保了“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
叩问初心,知所从来;筑牢使命,明所将往。王茸老师的教育初心和使命已然在内心深处铸魂扎根,今后的教育征程上,她将继续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继续向前,努力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王茸,女,汉族,1988年5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现任渭南市高新区第三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班主任,2019年11月荣获渭南高新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演讲比赛一等奖。
来源:渭南高新区教育文体局
编辑:李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