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高考作文里的可为与有为

2021年06月07日23:35:13 教育 2000

“论生逢其时”、 “可为与有为”、“这,才是真正的成熟”,关于理想、纪念日、体育之效,2021年全国高考7日拉开帷幕,今年高考语文共8套试卷,以作文题最受关注。

作文为何受宠?网友们一语道破:“作文题目是唯一能看懂的题目啊”。

这些看得懂的命题,紧扣时事热点,又像极了觉醒年代,暗含着整个社会对学生一代价值观的考量。

全民热议的高考作文题,勾连时代,心系家国,指向个体。全民热议的高考,是别人的高考、也是自己的回忆。


「评论」高考作文里的可为与有为 - 天天要闻


正如过往的经历难复制,逝去的时光难倒回。囿于应试作文难以不落窠臼,命题写作难免言不由衷,高考作文被全社会给予的高度关注,也时常被一些人解读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去年8月,浙江《教学月刊》公号刊载了当年本省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文中遍布“嚆矢”“孜孜矻矻”等生僻词,海德格尔、卡尔维诺、麦金泰尔等名家穿梭其中。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引经据典恰恰用对了地方。

一篇晦涩艰深的高考满分作文,把围绕高考作文种种争论与观点冲突推至台前。热议的焦点,是这篇作文“配不配”满分,以及高考作文有没有必要写成这样。


「评论」高考作文里的可为与有为 - 天天要闻


当我们在关注高考作文的时候,也是对高考本身的极大关注。审视国内高考的很多现象,会发现类似高考作文一样的彼此矛盾之处。

一手是对高考“唯分数论”应试教育的全民吐槽,一手是高考改革“多重标准”公平性的全民疑虑。

恢复高考,是高考之“可为”的“可”落地的一大步。此后40多年,“可”一直被实践着,被质疑着,被坚守着。改革高考,是高考“有为”之“有”的一大步,唯有如此,才能看到更多的年少有为

循此逻辑,高考作文的“可为”在于面向全社会。“觉醒”总是从认识自身开始,先是物理和生理的,然后延及精神。让生逢其时的我们追回觉醒年代,在如今躺平和内卷的气氛中不至于踽踽独行

在作文题“论生逢其时”中,有一段提示语格外突出。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联想到“这,才是真正的成熟”,“这”可能比成熟本身更重要。“这”应体现文章主人公青涩、懵懂、稚嫩到成熟的关键转折,或许是小我和大时代的一声响亮撞击

而高考作文的“有为”应该面向的是自己,高考作文最好的答案应是积极有为的“生活”。在这里,他们不再是命题作文的创作者,而是珍爱日常生活里的年轻人。

如果写出海德格尔、卡尔维诺、麦金泰尔尚存争议,写出我心中的海德格尔、卡尔维诺、麦金泰尔岂不是更妙。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教育分类资讯推荐

独家整理|Bill Ackman:为什么我不再信哈佛 - 天天要闻

独家整理|Bill Ackman:为什么我不再信哈佛

原创 杨大巍 最新消息,川普政府对哈佛大学再度加压。这一次,措施直指哈佛最敏感的命脉之一:暂停或取消其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乍看之下,这是对外国学生的打击,但实质上,这一策略并非针对国际生本人,而是精准打在哈佛的财政要害。
青年友好|备考不EMO!这场青春守护太走“心” - 天天要闻

青年友好|备考不EMO!这场青春守护太走“心”

今天,是“我爱我(525)”的节日,是专属于我们的全国心理健康日。在5月24日,海淀团区委联合区卫生健康委打造的“心向未来,青春护航”心理嘉年华,用9大创意展位、专业心理服务和首发心理礼包等,为中高考家庭送上考前“心”装备。
24名!市属事业单位公开选调工作人员 - 天天要闻

24名!市属事业单位公开选调工作人员

中共南充市委组织部南充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市属事业单位2025年上半年公开选调工作人员公告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开展市属事业单位2025年上半年公开选调工作,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选调单位及岗位详见附件1和附件2,含表注。二、选调范围
毕业照怎么拍,不妨学生说了算 | 新京报快评 - 天天要闻

毕业照怎么拍,不妨学生说了算 | 新京报快评

泉州此举,既守住了教育公平的底线,又为合理需求留出了空间。▲资料图:高三毕业生在操场上拍摄创意毕业照。图/新华社文 | 丁慎毅夏日的蝉鸣声中,又到了毕业季。据中国新闻网报道,福建省泉州市教育局近日发布关于规范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毕业照拍摄收费的通知,要求集体毕业照拍摄费用不得转嫁给家长,学校将统一安排免...
第五届澳门高校外交演讲比赛成功举办 - 天天要闻

第五届澳门高校外交演讲比赛成功举办

5月25日拍摄的第五届澳门高校外交演讲比赛决赛现场。新华社发(张金加 摄)新华社澳门5月25日电(记者齐菲、刘刚)第五届澳门高校外交演讲比赛决赛25日在澳门旅游大学举行。
美国前教师11条“铁规”引争议:严苛家教是爱还是伤害? - 天天要闻

美国前教师11条“铁规”引争议:严苛家教是爱还是伤害?

美国得克萨斯州前教师莉齐·盖恩斯(Lizzie Gaines)因公开为三个子女制定的11条“不可协商”家规,在社交平台掀起激烈争论。支持者认为这些规则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反对者则批评其过于严苛,可能影响亲子关系。这场争议折射出当代家庭教育理念的分歧。现年37岁的莉齐曾从事教育工作,目前与丈夫乔希(Josh)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