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意料的还是来了?楼市走完1-2月,有一种预感越来越强烈

2024年04月02日13:42:17 星座 8233

回想起当年央行原副行长那番话还历历在目:

在泡沫中狂欢的日子不多了,做好潮水退却后的准备,是每个国家、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现实。

当时或许大家还不以为然,基于我国国情“特殊”之处,认为国家不会让房地产硬着陆,不会出现像当年日本楼市泡沫破灭情形。

之所以对稳楼市有十足信心,从各方面数据来看,我国楼市貌似还有发挥空间。

第一、从居住需求角度来看。我国目前城市常住人口数量约2.4亿人,未来还有约1.4亿人进城空间,结合城镇化率低于70%,住房需求还比较庞大。

第二、从住房改善角度来看。全国城镇大约有300亿平方米存量住房有改造空间,这些房子大部分都会拆迁重建,拆迁之后可以快速消化市面上的库存房,2014年启动的棚改拆迁就是成功案例。

第三、从我国购房政策角度来看。诸如限购、房贷利率、首付比例也都还有调整空间,超大特大城市还没有完全取消限购,房贷利率相比部分发达国家还有约2个百分点的下浮空间,首付比例也还有调整空间。

出乎意料的还是来了?楼市走完1-2月,有一种预感越来越强烈 - 天天要闻

理想很美好,但现实总与愿违,随着楼市走完2024年1-2月份,出乎意料的事还是来了。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4年1-2月份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数据显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新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速、房企到位资金增速、国房景气指数这4个维度数据出现新折点,分别来看。

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

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842亿元,同比下降9%,其中住宅投资降幅为9.7%。

解读: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反映国家整体房地产开发规模增长情况,增长越快,表明房地产开发潜力越大,反之,房地产市场潜力越小,1-2月份增速为-9%,环比收缩0.6个百分点降幅,但是相比2023年1-2月份,扩大了3.3个百分点降幅,值得注意的是,从2023年全年趋势来看,全年开发投资呈现出下滑趋势,今年前两个月增速明显低于2023起点水平,按照去年趋势,不出意外的话,今年还会下滑3-4个百分点,也就是到年底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达到-12%至-13%。

出乎意料的还是来了?楼市走完1-2月,有一种预感越来越强烈 - 天天要闻

2.新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速

1-2月份,新房销售面积1136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5%,销售额10566亿元,同比下降29.3%。

解读:单从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速来看,毫不夸张,可以用“大跳水”来形容,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下滑幅度是2023年同期的5.7倍,销售额增速下滑幅度是2023年同期的293倍,结合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可以清晰看到房价明显下滑,要知道历年1-2月份都是返乡潮时期,按往年惯例都会出现小阳春,然而2024年却出现反常,突出2024年楼市严峻程度比2023年更大,以价也没能换到去年的量,结合去年全年数据,不出意外的话,2024年全年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速分别接近-30%和-40%。

出乎意料的还是来了?楼市走完1-2月,有一种预感越来越强烈 - 天天要闻

3.房企到位资金增速

1-2月份房企到位资金16193亿元,同比下降24.1%,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定金及预售款、个人按揭贷款分别为3144亿元、5374亿元、4630亿元、2214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0.3%、15.2%、34.8%、36.6%。

解读:房企资金到位情况,反映出房企在房地产市场的经营能力,到位资金越多,越有利于房企发展,反之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从房企到位资金分类看来,销售端口资金降幅明显高于筹集资金端口,表明房企资金回笼压力进一步加大,如果按照2023年趋势发展下去,全年资金到位增速预计在-20%左右,2024年房企资金回笼压力不容乐观。

出乎意料的还是来了?楼市走完1-2月,有一种预感越来越强烈 - 天天要闻

4.国房景气指数

2月份国房景气指数为92.13,同比下降2.46。

解读:国房景气指数反映我国房地产景气水平,合理波动范围在95-105,95以内表现房地产景气偏低,105以上表现景气偏高,我国从2022年9月份开始,房地产景气指数就开始低于95,尽管2023年全国各地出台了更多、更大力度的稳楼市措施,国房景气指数依旧保持下行趋势,2024年2月份景气指数更是达到新低,说明距离楼市复苏距离逐渐拉大,全国房地产发展整体比预期的软着陆还要严峻。

出乎意料的还是来了?楼市走完1-2月,有一种预感越来越强烈 - 天天要闻

通过以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2024年房地产或将超乎意料,当然,有人就会问,刚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住建部再次明确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企项目合理融资需求”,1-2月份数据还不足以代表全年数据,房地产还有反转机会。

实际上呢?很多人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国家对房地产的表态,对于房地产,依旧坚持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一视同仁满足房企项目合理融资需求,加上“项目”二字,范围就没那么大了,在内行看来,这就是“保交楼”的升级版,有利好信号,但绝不是大利好信号。

为什么这么说呢?影响楼市的三要素(人口、土地、金融)中,人口增量已经由正转负,短期内,住房需求得不到快速补充,如果连拆迁都形不成大规模,那么这次楼市调整周期还将延长。

土地方面也是如此,土拍市场中,我们看到从2023年开始陆续取消了限价,土地拍卖溢价现象有所提升,然而溢价率提高之后的总量不增反减,从2023年全年数据就能看出,全年土地出让收入只有57996亿元,跌破6万亿新下限,比2022年低约1万亿元,这就说明,面粉涨价虽然会带来面包价格上涨,但是买面粉和买面包的人变少了,总收入还是会下降。

金融方面不用多说,政策上的确很给力,各种降准、降息支持经济发展,在2024年房贷利率更是直接大幅下调25个基点,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资金达到1万亿,不过这些钱最终能流入房地产的并不多,关键就在于房子成交量下滑,大家都不怎么买房子了,即便给房地产灌水也没有像样的大容量盆子接。

出乎意料的还是来了?楼市走完1-2月,有一种预感越来越强烈 - 天天要闻

所以,当楼市走完1-2月份,有一种预感越来越强烈:我国接下来的房地产发展,或许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了。

首先,房子的投资空间基本会趋于零。

说出来很多人或许不会相信,年前还有很多二手房房东认为今年楼市会回暖,结果春节之后市场比去年还要不堪,都是在以价换量,心思细腻的朋友其实已经发现了,这与国家控房地产风险紧密相关。

展开说说,国家为什么要疏松二手房交易渠道?支持二手房市场发展,从全国实行二手房带押过户就开始了,让二手房入市交易,其实就是在让泡沫出清,你不降价,二手房很难出手,等投资者手中的二手房真正出清了,房价才会趋于稳定,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或许5年,或许10年,或许更久。

此外,国家公开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这个信号其实也十分明显,住房需求不仅会分流到二手房市场,还会分流到保障性住房,住房需求可选项更多,这种大环境下,投资房产空间基本为零,即便通货膨胀、货币贬值,房子随着房龄增长,市场中的住房不断供应出来,配套资源不断转移和流动,稀缺价值只会越来越弱。

其次,我国经济发展正逐步降低对房地产依赖性。

数据表明,2023年土地出让收入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26.75%,高峰时期(2021年),土地出让收入占比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42.9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用于通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支持经济发展,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正逐步降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为什么经济会降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相信不少朋友已经猜到了,过去的经济过于依赖土地财政,导致房价不断上涨,而房价又不同于黄金这样的稀缺投资品,市面上的房子只会增多不会减少,供大于求只是时间问题,如果房价还保持上涨,泡沫迟早会破灭,经济要想稳定发展,就不能去冒楼市泡沫破灭的风险,日本当年不断上涨的房价,就是前车之鉴。

出乎意料的还是来了?楼市走完1-2月,有一种预感越来越强烈 - 天天要闻

最后,楼市下行压力或将继续增大。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4年2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房和二手房价格指数显示,新房价格同比下跌的城市有57个,二手房价格同比下跌的城市有70个,二手房市场房价全线下跌,跌幅最大的徐州达到10.3%,相当于去年在徐州价值100万元的房子,一年后的今天只价值89.7万元,此外不少城市二手房跌幅超过5%,楼市下行压力不容小觑。

至于房价是否还有下行空间,其实完全可以通过房价收入比来推算,全国百城房价收入比为11.5,是国际上公认合理房价收入比(3-6倍)的2-4倍,房价收入比优化空间还较大,只是时间早晚问题,如果按照房价收入比6倍计算,2023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51821元,合理均价不超过7583元,计算公式:6×51821元÷41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7583元/平方米,要知道人均居住面积41平方米还包括约20%左右的公摊,实际合理房价应该比7583元/平方米更低才合理,总而言之,对于未来的楼市,作为普通人,还是不要抱有过高期望了,尤其是持有多套房的投资者。

星座分类资讯推荐

包皮,割还是不割?这是一个好问题! - 天天要闻

包皮,割还是不割?这是一个好问题!

暑假到来,各大医院的小儿泌尿外科门诊迎来了一波咨询小高峰。每年假期,“孩子的包皮到底要不要割?”成了困扰不少家长的问题,相关的咨询量和手术预约量随之激增。面对这股“割包皮”热,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小儿外科主任、泌尿外科副主任王德娟主任医师特别提醒广大家长:并非所有孩子的包皮问题都需要手术干预!是否选...
《长安的荔枝》:你越混越差的原因,不是资源太少,也不是运气不好,而是没看透这5条职场潜规则 - 天天要闻

《长安的荔枝》:你越混越差的原因,不是资源太少,也不是运气不好,而是没看透这5条职场潜规则

作者:柳絮(富书作者)在职场打拼的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工作兢兢业业,极少偷懒摸鱼,到头来升职加薪没有你的份儿:脏活累活全干,从没有半点怨言,结果工资比新人也少;替同事背锅,为领导担责,没有落得半分好,还被大家当成冤大头。初入职场时,我们曾雄心壮志,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可干着干着,才明白职场是一个角...
恋爱里最没安全感的星座:愿你有人爱的时候,多珍惜 - 天天要闻

恋爱里最没安全感的星座:愿你有人爱的时候,多珍惜

恋爱里最没安全感的星座:愿你有人爱的时候,多珍惜好像无论时候,不管是单身还是恋爱,女生对于安全感的渴望一直没有满足过。安全感对于女生而言,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日常但不可或缺的东西。这种东西,最好是从喜欢的人身上获得。从爱的人身上获得,那才叫偏爱
益卦六爻中的处世智慧:诚信、节制与担当 - 天天要闻

益卦六爻中的处世智慧:诚信、节制与担当

一、借势为公职场上,得上级支持时需把握机遇成就大事,但必以公心施益,不可谋私,否则反招其咎。正如,益卦初九爻所言"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风雷益卦原本初九本是"潜龙勿用"之象,意味着地位低微、暂无实权,通常是不宜贸然行事的。
“贵人相,有特征”,运气好的男人,这3个地方比较突出 - 天天要闻

“贵人相,有特征”,运气好的男人,这3个地方比较突出

在生活中,常常能瞧见有些男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顺风顺水,旁人都觉得他们运气好,不得不说,运气好的男人确实存在一些特别之处。要知道,一个人身上的特质往往能影响他的运势,“贵人相,有特征”,运气好的男人,这3个地方比较突出。
人民日报|江苏等多地医疗机构试点免陪照护服务 - 天天要闻

人民日报|江苏等多地医疗机构试点免陪照护服务

本报记者 姚雪青 杨迅 李凯旋 《人民日报》2025年6月30日13版 版面截图 原题:多地医疗机构试点免陪照护服务 “一人住院、全家忙乱”这样缓解(民生一线) 今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三部门印发《医院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在各地人口老龄化程度较深的城市等,优先确定在老年住院患者占比较高、免陪照护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