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作家说:美貌和幸福的关系,在所有时代都使年轻人激动不已。
面相是我们展示给陌生人的第一印象,也是重要的人生通行证。
端庄秀丽的容颜毫无疑问会成为加分项。
没有人会透过邋遢的外表,看到金子般的内在美。
一副好的面相对任何人都具有吸引力。
那么怎样才能让平凡的容颜焕发出超常的魅力呢?
读书使人腹有诗书气自华;赞赏使人口吐莲花香满庭;宽容使人虚情若谷心坦荡。
修得这三种气质,面相也会越来越透出贵气和福气!
01、常读书
李诩有言:一日不书,百事荒芜。
每日读书,就是给精神增加养料,也是滋养身心。
如果有一日不读书,就会觉得虚度了光阴。
读书会让气质散发出不一样的光芒。
曾国藩在同治元年给次子曾纪泽的信中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音相。
由些可知读书使人增加神韵和气质。
看过一位博主@赵健的读书日记做的视频,先播放了一段15年前的自己,那时还是一位小学生。
面庞单纯,目光清澈,他认为读书就像是吃宴席,看电视就是吃快餐,吃零食。
并号召同学可以用吃宴席的方式去阅读。
视频转换到现在的博主参加读书圈“最强大脑”成为参赛冠军。
自信睿智,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读书让博主的容貌改变了模样,不仅自信而且带着读书人的儒雅。
读书对世界没有意义,但是书中的文字可以改变人对世界的认知,对自己的认知。
读书给我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大门。
古希腊哲学家 柏拉图如是说:时间带走一切,长年累月会把你的名字、外貌、性格、命运都改变。
时间带不走的是知识经过沉淀后,形成的内涵。
这些内涵改变了我们的人生,也改变了人们的面相。
春秋时期,闵子骞是孔子的弟子。
初见,子骞的脸色灰暗,没有神彩。
和孔子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却变得容光焕发,眼神明亮。
孔子好奇,问其原因。
子骞答道:“来到这里,受到老师的教化,常常读书,懂得了很多大道理;学会了如何辨别是非美丑,遇事心平气和,脸色自然红润起来。”
孔子听后抚掌称赞。
一个人的心灵,若是常被知识浸染,脸庞自然生出灵气与静气。
读书,能滋养精神,增加气质。
希望我们都可以传习书中的灵气,改变言谈举止,从而更加有魅力。
02、多赞赏
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进说:赞扬,像黄金钻石,只因稀少而有价值。
我们都习惯指责与批评,却不知道赞赏才更能激励人心。
无论成人还是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那真诚的赞赏就像强心剂一般高效。
赞美是一种良好的交流手段。
喜欢赞赏别人,为人处事也同样使人舒服。
公司里的阿文被公认人缘好,业绩也优秀,深得同事和领导的喜欢。
对此阿祥非常好奇,问他有什么秘诀,阿文只告诉他两个字-“赞赏”。
阿祥以为阿文是在敷衍。
可是发生了一件事,却改变了他的想法。
那天阿祥找阿文商议同学聚会的事情,却看见阿文从老板的办公室里拿着一堆文件出来,在关上门之前,阿文看似不经意地对老板说:“老板,您今天的领带和衣服搭配得真好,尊夫人真有眼光。”
老板的办公室是透明的玻璃墙,刚才老板还一脸怒容,只为这简单的一句话,老板直起身,抬起头对阿文笑了笑,脸上也多了暖意。
阿文转身看见了阿祥,阿祥却还在为瞬间发生的一幕思考,他终于体会到了阿文所说的“赞赏”的魅力。
英国词典编译家托.富勒说过:赞美能使好人变得更好,使坏人变得更坏。
是的一句普通的赞赏之词,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能量,影响一个人或者一件事。
美国知名女企业家玛丽凯经理曾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比金钱更为人们所需,认可与赞美。
金钱在调动下属们的积极性方面不是通用的,而赞美却恰好可以弥补它的不足。
赞赏的语言让对方得到满足,也体现了对方的价值感。
赞美是这个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同时体现了一种美德的影子。
时常赞赏别人,是自身德行的体现。
赞赏的语言在让对方舒服的同时,也传递了友好的信息。
总是看到别人的闪光点,眼中和脸上也会洋溢着春风十里。
03、要宽容
莎士比亚说:世事本无好坏,皆因思想使然。
要用宽容的心去容忍生活中的不如意。
心宽,路就宽了,本以为过不去的坎,也消失不见了。
《菜根谭》里有句话说:眼前放得宽大,死后恩泽悠长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恩惠要留得久,使人有不匮之恩。
一个人眼前待人处事的态度要放得宽容些,才不致使身边的人有不平的抱怨;想给子孙与后人留下恩泽,就要把眼光放得很远,才会留下胸怀在人间。
从前在齐国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
年轻的时候,管仲家贫,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就和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
做生意的钱,都是鲍叔牙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之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
鲍叔牙的仆人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
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
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同去前线打仗,每次进攻时,管仲总是躲在后面,大家就骂他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
鲍叔牙说:“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是留着命去照顾老母亲呀!”
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
后来,齐国的大王子诸当上了国王,每天吃喝玩乐不理朝政。
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小王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带着小王子就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大王子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
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
只是行刺小白时把箭射偏了,小白没死。
鲍叔牙和小白提前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
小白当上国王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
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
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
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
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得非常好呢!
这就是“管鲍之交”。
鲍叔牙对管仲的宽容和了解,是高瞻远瞩的,他不计较管仲的行为,一次次包容,一次次理解他。
即使可以当官,也推选管仲去做。自己甘心做绿叶,衬托管仲。
有人说: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
能宽容待人,生活也会宽容对你。
宽容的心是在遇到各种风雨后结出的果实。
宽容是对别人的尊重,更是不计较,不拘小节。
04、奥地利作家齐默尔曼说过:美貌常常比酒更坏,因为它能使持有者和欣赏者双方沉醉。
修心既是养性,心修好了,面相也会变好。
相由心生,好的面相是由内在的心性显示出来的。
林清玄说:修一颗平常心,于平凡中见惊喜,在风波中见定力;平常人生,柔韧又自在。
只要把心修好了,平淡如水,遇事无波澜。
面相自然舒展灿烂,神采奕奕。
常读书,书里的精华可以滋养精神,胜过所有保健品
多赞赏,赞赏的能量可以增加动力,好过最恶毒的指责。
不计较,宽容的胸怀可以修复沟壑,天堑也能变坦途。
法国作家雨果这样评价容貌:假如没有内在的美,任何外貌的美都是不完备的。
只有真正把持良好的修养,增加内在的素质,美丽的面相才会更加让人心动!
照这三点做,面相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