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淘汰赛中的“全势能”突围,上汽大众找回增长节奏

这两年,合资车企被唱衰的声音不绝于耳。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复盘一下最近的车市销量可以发现,车市淘汰赛越来越呈现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趋势。诚然,一些没能跟上时代的合资车企已经陆续退出国内市场,但头部合资车企依然风头正劲。

4月,上汽大众品牌终端销量达到了8.3万辆,同比增长5.9%,在愈发内卷的市场背景下,这一成绩不仅是市场韧性的体现,更是其“油电同进”战略的直观成果。

油电双驱,两条腿走路才是王道

首先要给大家揭开一个误区,虽然从网上的声量来看,现在的汽车市场似乎已经是新能源车的天下了,但事实上据乘联会数据来看,2025年一季度汽车生产751万台,新能源汽车生产316万台,新能源车渗透率为42%。换言之,燃油车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半壁江山,未来仍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少了任何一种路线对企业都是一种损失。

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成年人会说我都要,在国内市场领跑了数十年的上汽大众有这样的底气。

从4月的销量表现来看,上汽大众燃油车基本盘稳固,途观家族卖了1.4万辆、帕萨特家族卖了1.8万辆、朗逸家族卖了2.2万辆,三大主力车型贡献近半销量。而Pro系列的智能化升级也功不可没。近期,朗逸Pro工信部申报图曝光,不仅造型上形似“小帕萨特”,Pro的命名也意味着其智能化水平将再次进阶,对未来销量而言可谓如虎添翼。

同时,上汽大众新能源矩阵也蓄势待发,ID.3 GTX套件款以运动化设计点燃用户激情,而ID. ERA概念车凭借超1000公里续航与德系工艺融合,成为上海车展的焦点。豪华品牌方面,2025年1-4月,上汽奥迪累计销量同比增7.5%,豪华纯电车型E5 Sportback与燃油车A5L Sportback的双线布局,更展现品牌高端化与技术纵深的平衡。

这些布局的背后,是上汽大众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洞察,既不一味追逐电动化浪潮,也不固守燃油车传统优势,而是以“油电同步”实现技术平权,两条腿走路,步履愈加坚定。

全势能布局,从产品到生态的“技术共创”革命

当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那么只有不断奔跑,才能够留在原地。

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越过了高速增长的阶段,当存量竞争遇到行业百年变革,要想紧跟时代的步伐,唯有不停地奔跑。去年迎来成立40周年的上汽大众在今年上海车展上提出 “全势能,更出众”的口号,开始了从产品到生态的“技术共创”革命。

其中,动力系统做到全面覆盖,从燃油、纯电到增程式、插混,上汽大众以ID. ERA、A5L Sportback、奥迪E5 Sportback等车型为支点,构建“无短板”产品矩阵。ID. ERA是大众首款增程式SUV概念车,配备EA211增程发动机与中德顶尖研发团队开发的智能座舱;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则是首款搭载华为干昆智驾技术的燃油车。在这些重磅新车上,上汽大众实现“德系机械素质+中国算法”的强强联手与技术反哺。

而在生态联盟方面,面对复杂的市场形势,上汽大众也没有一个人在战斗,与Momenta、宁德时代、华为等10家科技企业签约,标志着上汽大众从“造车”迈向“造生态”。

例如,与Momenta联合开发IQ. Pilot系统,优化中国复杂路况的适应性;奥迪A5L Sportback搭载华为干昆智驾技术,以激光雷达+英伟达Orin-X芯片的组合定义智能燃油车新标准。

这种“技术共创”模式的核心,在于打破单向技术输入,以“德国品质+中国速度”重构竞争力。研发周期从48个月压缩至12-15个月,本土化调校与全球化标准并行,既保持德系工艺的可靠性,又融入本土创新效率。

中欧合作的“美美与共”样本

2025年恰逢中欧建交50周年,41岁的合资企业上汽大众在这段岁月中可谓亲历者,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与欧洲伙伴的深度互鉴,也始终是中德经贸合作的典范。如今,上汽大众已从合资1.0买入合资2.0阶段,以“反向合资”模式在变化万千的中国车市闯出新的发展道路。

变的是不同于以往 “市场换技术”,上汽大众的合资模式从“技术引进”转变为“技术共创”。比如车展首发的ID. ERA以及奥迪E5 Sportback,都集结了中德团队携手中国本土科技巨头,共同开发。

不变的是服务与品质。在行业无底线内卷的背景下,上汽大众选择以品质与服务构建差异化护城河,依然坚守德系工艺的极致追求,例如338项电池测试与数十万公里全气候验证等严苛标准,诠释“安全是底线,而非卖点”的理念。这种“长期主义”不仅是对传统的坚守,更是对用户核心诉求的回应。当行业陷入“冰箱彩电”内卷时,上汽大众以品质为锚点,重新定义竞争维度。

另外,豪华品牌也进一步实现双向赋能,上汽奥迪以PPC平台打造A5L Sportback,首次搭载华为智驾辅助技术,而E5 Sportback则融合奥迪DNA与中国智电科技。这种“美美与共”的合作,不仅巩固奥迪的豪华基因,更通过本土化创新反哺全球市场。

中欧合作的深化,为上汽大众带来结构性红利。2024年中欧贸易额近8000亿美元,欧盟对华投资增长11.7%,而大众、宝马等企业将中国视为“创新实验室”,与阿里、字节跳动等本土科技巨头深度绑定,加速技术落地。

当车市的风向转变,中国品牌、造车新势力等快速崛起,合资车企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上汽大众也逐渐走出自己的舒适圈,通过全势能布局拓展新的世界。

在我们看来,作为合资新范式的中国答案,上汽大众的4月成绩单,不仅是销量的增长,更是战略转型的里程碑。在“油电同智、技术共创”的框架下,其以全势能布局打破行业边界,以中欧合作新范式重塑竞争力。当“德系基因”与“中国速度”深度融合,上汽大众正为合资2.0时代写下最具说服力的注脚——未来的汽车产业,属于那些既能坚守本质,又能拥抱变革的“长期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