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销量大涨71%多车型却暴跌,微博问诊能实现周钘的月销3万梦?

日前上汽集团公布2025年4月的产销信息,总数据是37.7万辆,同比增长4.6%。在中国品牌阵营里,上汽通用五菱为15.1万辆;上汽乘用车为6.79万辆,同比增长2.6%。

说实话,在当下这样内卷严重的竞争力里,上汽乘用车能取正增长实属不易。特别是其旗下的mg,4月份全球销量5.4万、国内9000辆同比增幅71%的成绩不可谓不成功,新帅周钘也充满自信。只不过如果细究实际的市场反馈时,mg的沉疴痼疾却也让人心惊,因此也诞生了新的质疑——“五菱功臣周金开”能改变mg品牌在国内的处境吗……

mg表面喜人背面忧患深重,周钘却遭到质疑?

还记得在4月份的媒体见面日,周钘高调抛出“2025年月销破3万”引起业界争议,他的底气是喜人的同比增幅。如下图所示,今年前四个月有三个月是同比增长,其中3月和4月的零售销量都出现超过70%的暴涨。若能保持这个势头,mg品牌在国内的热度和市场活性将被激活,还真有可能在下半年的某个月突破3万大关。

而要实现这样理想态势的两大要点便是产品和营销,这也是贾健旭让周钘接任上汽名爵品牌事业部总经理的主要原因。诸如五菱宏光的“秋名山神车”、“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火遍全网就是他的代表作。只是目前mg的产品端却并不具备实现该愿景的竞争力,这或将导致周钘无能为力。

如下表所示,目前mg产品体系给出不理想,可以说除了mg5和去年年底上市的mg es5外,其余车型都是两位数的暴跌。今年1-4月mg6、mg one、mg4 ev的跌幅分别达到79.8%、89.7%、96%,按照过往的认知这三款车的市场寿命已经到末期。mg cyberster定位小众、又是2023年上市的“老车”且宣传薄弱,曝光度自然也容易被高流量所掩盖。

而唯一的牌面就是mg5,其凭借不到8万元的经销商报价成为mg的中流砥柱,4月大涨150%+,1-4月销量大涨75%,占据mg品牌销量数据的70%以上。可这毕竟是以价换量,因此在竞争中的作用非常有限,mg5今年以来销量维持在5000-8000之间。

所以目前的mg的处境是车型又多又乱且大面积溃败、新能源严重滞后,主销车型竞争力不足、只能靠低价位燃油车博取刚需市场的空间。只是面对相似逆境,周钘的成绩并不理想——2022年到2024年,其回归宝骏并主导营销后,年销量从5.96万下滑到4.3万……这成为质疑的由来:面对流量两极分化极端严重的时代,“周氏微博问诊”还能起作用吗?会不会重蹈复兴宝骏失败的覆辙?

“微博问诊”被指作秀,周钘该怎么逆转局势?

从目前周钘微博上看,他非常积极的和网友沟通、征求网友意见、面对批评也态度诚恳,还会留下有深度的长微博笔记,可以说是很努力将自己与mg品牌融合。只不过流量参差不齐,甚至还被网友吐槽:“微博上发mg,他基本是唯一”……

特别是关于mg品牌发展、车型更新的相关微博,周钘问的很诚恳,可网友们找到的槽点却更多。比如对于新款mg4 ev的宣传,其在2月25日提到新款mg4 ev该怎么改,诸如接入deepseek语音模型、优化车机、重新设计内饰、增加续航等等。因此当时有人认为,如果周钘听劝真把新车这样调整,加上诚意的价格,还真有可能创造爆品。

但3月20日前后,网友们得到的答案却是“前轴搭载电机”,即从后驱改为前驱;电机功率从125kw下降到120kw。并且周钘也表示新款mg4 ev会定位在8-11万元之间,和老款车型相比会更在乎颜值、空间、舒适性。对此不少网友大呼不满,微博底下是骂声一片,认为是简配,市场调查白做了,完全不听劝。甚至还有极端的网友怒斥他是要毁了mg品牌。

这个结果与他“我们能不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推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这句话背道而驰。无论是周钘还是mg品牌,似乎都没有按照消费者的喜好去打造产品。因此越来越多人认为周钘的“微博问诊”更像是作秀,以至于遭到一些网友的不满,更有老车主直言:mg能有啥讲的车型和技术么?还是要多出点扎实的车型,mg在英国历史又不是你们的历史,这个品牌还在靠这个讲故事,也就越做越小众。

所以与其说周钘技能不奏效,不如说他没那么接地气了。“微博问诊”的风格不应该沦为作秀工具,mg品牌想要重新有起色,还是得先实实在在的站稳刚需市场。现在就看周钘在与mg融合的过程中,能不能get到消费者的需求并落地,也来一次“人民需要什么,mg就搞出什么”的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