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事你负责吗?比亚迪说他负责。”
“在智能泊车场景下的安全和损失,我们全面兜底!”
7月9日,比亚迪宣布量产“媲美l4级”智能泊车,最重磅的是,全球车企中首次公开承诺:智能泊车出事,车企负责。
这样豪横地明确智能泊车责任归属,就一个字,霸气!
不兜底不是好泊车
今天的新车,没有智能泊车几乎是不好意思出街的,但是用户买回家,使用率并不是太高。
挑车位挑场景、停的慢、停不了就临时退出、还有出事故的风险。就在前不久,我的一个朋友还开着某智驾第一梯队畅销车型,自动泊车蹭到消防栓。结果是自己修,还得赔消防栓。
而比亚迪这次“l4级泊车”,真正在行业第一次做到了三件事:
首先,能力闭环。不是偶尔能用,而是高频场景下具备普适性。
车辆能在300+种泊车场景中稳定识别并精准泊入,支持水平/垂直/斜向/车头车位,即便车位偏了、线没画对,也能手动圈定泊入,误差小于5cm。
泊车同样灵活,可自动驶出,也可app遥控,极窄车位还支持自动收后视镜,以免你停得进去,开不出来。
更进阶的功能还包括代客泊车avp、跨层记忆泊车和远程召唤。
其次,稳定量产。这不是一辆车在发布会上的一次完美表演,也不是“已开启灰度测试,陆续ota”的老把戏。
目前比亚迪搭载“天神之眼”车型的保有量已经突破100万台,而比亚迪宣布,将为这些车型推送ota,新增三速泊车、车头泊入、偏置泊车等实用功能,悬空障碍物识别也将同步优化。
最后,责任兜底,这才是最重的一笔。
官方承诺,天神之眼用户在智能泊车过程中发生事故,由比亚迪承担,用户无需走保险,直接联系售后。
在全行业反复强调“功能仅为辅助,事故由驾驶员自行负责”时,比亚迪在此刻站出来,主动签下了全行业从未敢签的“安全责任状”。
买智驾看比亚迪?
过去的很多年,辅助驾驶有一个共识,人始终是驾驶主体。
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是一种免疫机制,只要你声明系统是辅助功能,那么任何事故的法律责任都将落回车主手中。
这也是更高级别辅助驾驶不能“落地”的根本原因之一,技术每天在进步,但责任承诺实在太难。
而比亚迪这次选择正面突破责任壁垒,把一句模糊的免责声明,变成了一个清晰的担责承诺。同时,高调喊出,“2025年买车看智驾,买智驾看比亚迪。”
这背后意味着两点:
首先,技术自信,比亚迪相信系统稳定性已经能够支撑商业兜底。
第二个,智能野心,比亚迪要用超出行业的承诺和信用,占领智能汽车的高地。
所以这套打法,熟悉新能源汽车上半场电动化之战的人早就见识了。
接下来的问题交给了其他车企,谁敢跟?怎么跟?
智能泊车不是终点
泊车,从来不是终点,这只是辅助驾驶的第一个确定场景。
所以比亚迪这次在泊车上签下的军令状,更像是一次重要尝试:
把智能驾驶的能力,在泊车场景里打穿,提升用户信心。同时在高速领航、城区领航场景猛砸研发,争取后来居上。
这味道是如此地熟悉。
当年比亚迪做刀片电池,行业疯狂卷电池;它喊出“智驾平权”,全民开始“智驾”;它开枪价格战,整个行业重新定价。
不等规则、不谈共识、主打一个出其不意,先把产品推下水,然后逼同行跟着学会游泳。
现在,它兜底泊车,我们猜测一下,大概率很快就会有厂商宣布跟进。
因为如果不跟,没法解释。卖车宣传自动泊车的时候,用户第一句话就会问:
“出事你负责吗?比亚迪说他负责。”
而这,就是最具穿透力的产业标准。
甚至,比亚迪此举可以看作是智能驾驶向l3、l4迈进的重要分水岭。当智能辅助驾驶真的敢为错误买单那一刻,才是真正普及的时刻。
星标关注「智车星球」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