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最近干了一件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在全行业打骨折清库存的六月底,它居然让海鸥涨价了。一台叫“自在版”的新海鸥上架,售价7.88万,比2023年那台7.38万起的“自由飞翔”还贵。
本以为海鸥价格已经卷到不能再卷,终端门店都敢喊出6万元裸车价,比亚迪突然憋出个“自在版”,指导价还给你拉上去了。这不是拎着煤气罐进澡堂——想炸自己人?
更迷的是“自在版”这仨字,既不像乞丐版,也不像顶配。你要说它是新入门,价格却压不过现款;你要说它接近顶配,那8.98万的飞翔版是不是被腰斩砍废了?
咱细看配置,自在版确实把电池从305KM拉到405KM,这算提升。但405KM如今不是神迹,是标配,连吉利星愿都起步405,欧拉好猫还直接410KM起步。你说你卷谁呢?
智能化方面,自在版也没啥突破。座椅加热、电子怀挡、NFC钥匙这些配置,确实比低配强点,但也远谈不上“值一个涨价”。关键是:这些功能,在星愿和好猫身上早烂大街了。
所以你说比亚迪是怎么想的?这不就是用“配置微升级”掩盖“价格不讲理”?最可气的是,比亚迪自己人都知道,顶配海鸥卖不动了,所以悄悄把配置降级后再卖个“高不成低不就”的价格。
要真懂市场,这自在版就该叫“飞翔Lite”。但比亚迪偏偏起了个听起来比谁都洒脱的名字,让人以为它是海鸥系列的“精神领袖”。实则不过是被逼着下场的应急补丁。
可这补丁贴得也不牢。欧拉好猫7.98万起,空间更大,续航更长,关键是长城最近正拼命砸资源回血,给足了优惠和宣传;吉利星愿的405KM版本,终端直奔6万出头,连招呼都不打。
放在这两者中间,比亚迪这台“自在版”海鸥,就像是个中年男人穿着学生装站在校门口——不上不下,说不清自己是谁。
你要说它是战略车型,还真不是。它更像是比亚迪临时甩出的定价调试工具,用来测试市场反应。而这个反应,大概率是“谁买谁冤种”。
问题就来了:比亚迪干嘛还涨价?它不缺销量,不缺渠道,也不缺技术,但它缺“面子”。海鸥的顶配版8.98万没人买,降不下来的车总得找个名字把价格降下来。
所以“自在版”很可能是顶配的隐性官降。但它不能说自己降价,因为会影响飞翔版现有用户的利益,于是换壳再卖,偷天换日。这一招,熟不熟?特斯拉玩过的。
别忘了海鸥曾是5-8万纯电小车的天花板。如今它自己先伸手摸天花板,顺带把价格线拉高,是自废武功还是谋定后动?不好说,但市场不会等它解释。
如果“自在版”是对飞翔版的补位,那么接下来比亚迪可能还要甩出更狠的牌,比如搞一个真正的“自由版”,入门305KM续航,干到5.98万起。这才符合比亚迪一贯的价格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