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夯实电动化、推进智能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上,来自政府机构、汽车制造商及科技企业的2000余名代表围绕行业转型升级展开深度对话,这是该论坛首次落户中原地区。
政策加码助推产业升级
盛秋平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商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盛秋平在29日高层论坛中透露,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千万辆关口,出口量跨越200万辆大关,推动汽车整体出口达641万辆,同比增长23%。"今年将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规模,特别国债支持资金提升至3000亿元。"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苟坪宣布将启动整车央企战略性重组计划,通过整合研发制造资源打造世界级汽车集团。
陈清泰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在3月28日举行的国际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苏波指出,油电转换进入重大转折期,推动燃油车资源充分利用迫在眉睫。
苏波认为,经过10余年快速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需求牵引的全面市场化发展新阶段,形成技术先进、产业链完整、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和新质生产力,成为我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未来2~3年,我国汽车将进入新能源汽车主导市场发展的新阶段,油电转换面临重大转折。”苏波指出,目前燃油车至少有3000多万辆产能,新能源汽车已建成2000多万辆产能,油电转换仅消化了200~300万辆燃油车产能,新能源汽车产能多为新建。产销量、盈利率的大幅下滑,叠加产能大量放空,使得燃油车面临生死存亡的重大危机,部分企业已停业倒闭,汽车产业生态重构迫在眉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进入市场驱动的稳定发展期。而在当下,智能化、价格战成为了行业发展过程中绕不开的焦点。围绕电动化与智能化的热点问题,车界大咖在本次高层论坛上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智能化赛道加速竞逐
"没有智驾能力就没有未来竞争入场券。"广汽集团副总经理高锐在论坛上的发言引发共鸣。
王传福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预测:"智能化的下半场变革可能只需2-3年。"黑芝麻智能CEO单记章则给出量化指标:预计2025年底乘用车NOA(领航辅助驾驶)渗透率将达20%,2030年L2级以上智能汽车市场渗透率超90%。
价格战倒逼行业转型
在智能化浪潮中,持续的价格竞争仍是行业焦点。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呼吁:"要通过技术创新代替价格厮杀。"
雷军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针对行业"未来仅存3-5个品牌"的预测,长安汽车副总裁邓承浩提出不同看法:"最终可能有不超过20个品牌存活。"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高翔建议建立AI技术安全底线。
技术突破重塑产业格局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在交付第三代平台首款车型时宣布:"自研5纳米芯片使整车成本降低12%。"小米集团雷军则透露年度研发投入超300亿元,强调"小米工厂二期工程将引入全自动AI质检系统"。
李斌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飞行汽车领域迎来实质性进展,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宣布广州工厂年产能规划1万台。理想汽车开源操作系统预计每年可为行业节省数亿元授权费。
安全底线构筑发展根基
在技术狂飙突进中,多位专家强调安全底线。吉利汽车CEO淦家阅指出:"防水性能应纳入智能汽车强制标准。"地平线创始人余凯提醒:"未来三年实现100%脱手驾驶仍需突破法律法规瓶颈。"
淦家阅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据应急管理部数据,2024年新能源汽车事故中23%与智能系统故障相关。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正在修订的《智能网联汽车准入管理办法》拟要求L3级以上车型配备应急物理操控装置。
高质量发展路径明晰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提出五大建议,包括加速固态电池产业化、完善充电设施网络等。
本届论坛释放的行业信号表明,随着3000亿元特别国债资金落地和央企重组推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