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禅解》:以禅解易的典范

the Eight Diagrams

易学博大精深、广大悉备,儒释道对易经皆有推崇,儒家群经之首,道家三玄之一,佛家大德也多深通易理,易学成为会通儒释道三家的重要经典。在思想史上,会通三教之论著比较多,但是,像佛教明末四大师之蕅益智旭,以佛教禅意注解儒道两家根本经典的专著,则比较少见,这对儒道理解开启新的面向,也对佛教思想启发颇多。

不动不静

智旭,明末僧人,字藕益,古吴木渎人。与憨山紫柏莲池并称明代四大高僧。蕅益大师于明崇祯十四年,年四十三岁,始述《周易禅解》;清顺治二年,年四十七岁,撰《周易禅解》竟。

在《周易禅解》序中,大师点破佛易之玄机:

一叶菩提

禅师所解,是易、又非易、亦易亦非易、非易非非易,“抑不闻大黄最损人,而中满者服之立瘥乎。春之生育万物也,物固有遇春而烂坏者。夏之长养庶品也,草亦有夏枯者。秋之肃杀也,而菊有黄花。冬之闭藏也,而松柏青青,梅英馥馥。如必择其有利无害者而后为之,天地恐亦不能无憾矣。且佛以慈眼视大千,知群机已熟,然后示生”,“吾所由解《易》者,无他,以禅入儒,务诱儒以知禅耳”,可得四益而或起四谤,“纵令不得四益而起四谤,如从地倒,还从地起,置毒乳中,转至醍醐,厥毒仍在,遍行为外道师,萨遮为尼犍主,意在斯也。”

这指出了以禅解易的目的,“吾所由解《易》者,无他,以禅入儒,务诱儒以知禅耳”,这也是方便法门。其以禅解《易》,用约佛法释、约观心释、约圣德释、约世道、约圣学等形式,真正体现了以禅入儒、诱儒知禅的旨趣。

禅意不在无不在

敬请关注“周易时解”,后续还会推出《周易禅解》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