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山寺,当我们拜佛时,拜的是什么?

天去了下湛山寺,这里算是青岛最知名的一个寺庙了,很久之前就想去,但是总觉得这是个迷信,不屑干这种事情。

时候看家里奶奶每逢什么日期,都会给堂屋中的老奶奶挂图烧香磕头,这是最重要的一个仪式,有时候我爷爷都会帮忙干一些事情。当时很调皮,故意拿烧着的香给挂图上点了几个洞,奶奶眼花了都没有看到。对于我有时候会偷吃个供奉的酥肉,也就是说两句就罢了,供奉完了也都会自己家就吃了。

不过,我迄今都搞不清楚那个老奶奶挂图是什么人,我奶奶都是叫她老奶奶,盲猜或许是泰山老奶奶,是一个流传于鲁西地区的信仰。如果有朋友去爬过泰山的话,在中天门往上走一段路未到南天门的时候,会看到路边上有个泰山老奶奶的供奉,是一个很矮的小洞,要是不注意很容易就错过去了。

屋门口左手边会供奉老天爷,书面话讲就是玉皇大帝,供奉板子的位置和上门槛一样高,要把烧着的香插到板子上的香盒里。说是香盒,其实全是草木灰,不知道积攒了几十年的东西,终年在屋檐下一直放着,也不知道被雨水泡过多少次的东西。

奶奶年纪大了后就够不着了,我比较高一点,我要是在家,都是让我把香插上去,然后奶奶把贡品这些就摆放到地上,给磕个头,嘴里念叨着让我好好上学,全家身体健康,升官发财等等之类的话。我从来没有磕过,心情好的话就站在门口看着,心情不好就坐在屋里面看电视,对于从小接受社会主义教育的科学小青年,怎么可能会接受迷信呢,从来都是嗤之以鼻。

里剩下一个要祭拜的就是灶王爷了,这个算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个神仙了。家里厨房条件比较简陋,灶王爷的居住环境不是特别好,那个挂像撑不了一个月就黑乎乎黏糊糊的一片了,到后期连挂像的大小都很难分辨清楚。或许是因为这个神仙职能比较单一的原因,记忆里面奶奶给它的祭拜也是最简单的,次数也比较少。

按理说这个时候要供奉一些芝麻糖,这个芝麻糖有点粘牙,我听人家说供奉芝麻糖的意思就是黏住灶王爷的嘴,少说坏话。只不过我爷爷几乎从来没有买过芝麻糖,我也没有在家吃过,长大以后自己看见有卖的了,才吃上这个东西,嘿嘿,还挺不错的,是挺粘牙的。

里面就这三尊神,我感觉着全是道家的……

时候我自己的村里面不记得有过什么寺庙,但是周围村里有。我文绉一点说是寺庙,但是家里面从来只会说一个字庙,不提寺这个字。每逢什么日期,奶奶就会骑着她的小三轮和一群老太太一起去烧香磕头,去之前她们几个老太太还会商量好拜什么菩萨。

我就从来没有去过,有时候会好奇地问奶奶庙在哪里,都是什么人去磕头,不过问完就忘了,也没想过要去。记得有一次听奶奶说,之前一直去的那个庙因为迷信的原因,让政府给拆了,她们去不了,我哈哈哈大笑,跟奶奶说这都是迷信,光坑你们这些老太太。我奶奶也不说话,也不知道当时奶奶是怎么想的,只不过后面周围又建了一个庙,我奶奶又跟着去了。

实我知道我奶奶每次烧香磕头的时候,嘴里会念叨什么,10句话里面肯定有9句都是我,小时候就是身体健康,上学后就是学习好,毕业后就是尽快成家,我都听腻歪了。不过我一直没什么大病,学业也比较顺利,我奶奶功不可没,当年因为学习好,我奶奶可没少自豪。只不过后来,离开家了,我从来没有在意过她了,顶着干,竟是忽悠她。

在外边很少见到道家的东西,好像道家也不流行什么磕头祭拜。佛家的寺庙倒是不少,但是我对佛家也没什么兴趣,觉得花和尚多的是,之前去五台山也纯粹是玩,路过那几个寺庙也就是低个头意思一下行了,让我跪下磕头,门也没有。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就是我唯一的感触了。

是吧,人有的时候会有点变化,也不知道为什么,或许真的是长大了就懂了,无意间又看到了湛山寺的介绍,得,去一下吧。

湛山寺中的一个殿的墙上印上了一段话,我觉得很有意思,大意就是说下烧香烧三支的讲法,论述了拜佛不是迷信,更多的是心中的寄托,是教人真善美的。好,真好,我当时瞬间就没什么思想包袱了,我这上香磕头可不是迷信哈。话说我就说吗,我对佛家没兴趣,当时这段话对我触动还挺大,现在就忘了干净了,哎。

不会磕头,问了下同伴关于磕头的礼仪,逛了一圈后,找到分管的几个神之前,规规矩矩地磕了三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