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
某甲,找到太虚大师判释禅宗悟境的文字没有?
生:
还没有,老师。我回去再好好看看。这个问题的讨论离不开太虚大师的整个判教思想,所以我这两天在消化您的那篇长文。不过,太虚大师的思想确实是一以贯之的,这在《曹溪禅的新击节》中细数知解宗徒和知解教徒各自的弊端时就有体现。他对八宗的判释真的很到位,而您对此的解读也常让我豁然。还没看完,课太多,回去再好好看下。读太虚大师的东西有大快人心之感,看来是到了好好读他的东西的时候了。
师:
你还要照顾到,太虚大师依其判教观开出了“新佛教”——“人生佛教”。他从“人生佛教”观察传统八大宗派时,虽然都是平等观之,但是他好像有一个观点,以为宗派佛教在当今时代过时了,或者是已经不当机了。这个判断,也要好好分辨一下。
生:
好的,老师。确实看到您对这个说法有所批评,说众生作为一个个体,大都需要借助一个特定的入手处,或者说跟自己机缘相投的宗派,才能进入佛门。
师:
实际上,从佛法修行的角度来讲,佛教必然表现为宗派佛教。可以说,离开了宗派佛教,大部分众生遑论进步,连具体修行法门都找不到,甚至根本就不知道从何入手。由宗派佛教带来的门户之见,其病在人而不在法。你可以从这个角度观察一下,太虚大师创立的“人生佛教”在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相应的问题?是否越来越偏离了他的本怀?
生:
太虚大师一生确实很禅宗:他的作略一切临时,世俗看似虎头蛇尾,但在他都是应机缘而发。他也很好地承袭了禅宗革命性精神,《唐代禅宗》一文便是代表。他的“人生佛教”“人佛乘”也是禅宗的,挺立人人本具的佛性,逐渐完成圆满,所以才说人乘即佛乘,他的圆渐也应以从“人佛乘”的层面来理解。他强调“即人成佛”,处处体现的是禅宗思想。虽然他幷不废三乘五乘方便,但他的自悟见地确实也是禅宗的。教法上,身教多是禅宗的,言教为不离禅宗精神的一切教下方法。考虑到西学流行的社会,他选择了以唯识为主的教就很当机,现在依然如此。恳请老师指正。
师:
禅无定相,禅宗有教相。太虚大师亲证禅,依禅出教,可说行归禅而教宗圆渐佛乘(“人生佛教”的教相)。关键是如何认识圆渐佛乘与“禅宗顿教”的关系?能否将“人生佛教”等同于禅宗?这要非常慎重。
生:
好的,老师。再看看。
师: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太虚大师开出的“新禅宗”。
生:
哈哈哈哈,这个说法好。
图文来源:《万古寒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