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介休市:回銮寺与佛教圣地绵山的渊源

据寺碑所记,回銮寺原址在绵山峰巅、柴谷之间,初曰“灵溪”,系绵山佛祖——“空王古佛”田志超初入绵山修行时剪荆架屋亲自创建。回銮寺是佛教圣地绵山的一座禅寺,处绵山西麓通道兴地村西。寺北依村舍所在之丘坡,寺南为一片平野。绵山青峦如黛,竦峙其左,一条绿涧从山谷潺缓流出,丘陵远山横绵起伏,环绕其右。这里环境清幽、令人心旷神怡,堪为禅林静修之所,游侣览胜怀古佳地。

回銮寺

相传唐贞观八年(634年)陕中大旱,百姓们听闻介休绵山上田志超修道成佛,遂向绵山求雨,田志超命正在做饭的弟子摩斯将淘米水向西南方向泼去,于是长安一带普降甘霖,旱情解除,万民欢腾。为感谢田志超解民倒悬之恩,唐王李世民率众臣亲驾绵山,至柴谷灵溪,欲登山礼佛,不期田志超借故隐灭不见。志超弟子银空在抱腹岩接驾,说师傅已涅槃西归。太宗未能如愿,内心空悲,叹气曰:此行空望佛也!祥云中忽有谢恩声,天空出现了“空王佛”三个金字,于是便将佛祖封为“空王古佛”。下山途中天降大雨,太宗一行回銮到灵溪寺,看到寺院美景尽收眼底,唐王即兴赋诗一首: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梵钟交二响,法曰转双轮。寂尔真仙境,超然离俗尘。

回銮寺

回銮寺

唐中和间,灵溪寺由住持僧惠真迁址于绵山下之兴地村,并入躬诣长安请额,僖宗缘唐太宗礼佛不遇至此回銮之典故,特敕赐改寺名为“回銮”。这则神话般的历史,不仅佛典有载,至今于世间口碑相传不绝,成为研究绵山佛教及其历史文化的重要史料。20世纪80年代,还被改编成电视剧《绵山活佛》广泛传播。

回銮寺下架龙吻

回銮寺自创建起,即成为佛教圣地绵山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千多年来,回銮寺在与绵山佛教历史文化同步发展的长河中,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具有宋元建筑风韵的珍贵古迹文物,也流传下来许多颇具历史和科学价值的历史文化信息。古寺建筑与村内民居相融而相隔,居高向阔,空间广大而深邃,建筑高低参差,极具匠心。其作为佛教圣地绵山形胜的一个山麓禅寺,更是绵山自然风光的点缀、过渡和延伸,是天地间巧妙的契合。回銮寺的建造,既别具乡曲园林的地方特色,更典型地体现出禅林清静、空寂的修行宗旨,实为山寺建筑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