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再读《坛经》,头脑里始终萦绕一个问题,我们的“自性”或本性里,究竟有什么?
六祖说,“佛性没有南北之分”,在佛性面前,众生平等,没有任何分别。在我们的自性或佛性里,一切都是圆融的,没有二元对立,二元观念只是人为的主观的东西,而不是自然真实。
佛性,也称空性、自性等。自性,也是他性,既是个性,也是共性。自性,既是个体的本性,也是万物及众生的本性。
这个自性,是天地万物及众生的本性。凡所有相,皆不离性,相是性的显化,一切现象都是本性或本质呈现出来的象,象或相都是变化的,无常的。
你看到的象只是现在或当下的象,你无法看到过去的真实与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只能活在当下,也最好活在当下。
性是天地万物的共性,具有普遍性,无相不性;又具有超越性,相有生灭,性无生死,相则无常无我,性为真常真我。
六祖彻悟时,不胜感叹,“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自性,无形无象,不着一相,不住一相,来则不迎,去则不送,不私不藏。风吹过就吹过了,雨下来就下来了,本性并没有丝毫所动,还是安静如初,这大概就是清净。
相有生灭,性无生灭。性,虚空无形,无大无小,无始无终,无生无死,一切现象或相的变化,皆包含在“性”中。性,独立不改,始终不渝。
离相归性,即超越一切,不为相迷,不为相困。性,包含一切相,无所不容,无所不有。它是一个天然的大宝藏,应有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旦见性,天地万物皆与你同在,相虽异,性相通,见性即见一切,执一而可御万,这大概就是“本自具足”。
一切相或现象,有形的,无形的,物质的,精神的,都是性的显化,是谓“能生万法”。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性,也即空性、自性、佛性。
证得空性,明心见性,看万物就能一眼看清本质,明了来龙去脉,万物演化,终归不离其性。见性,就不会为“相”牵累羁绊,就不会因“物”喜悲不定。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切现象,皆是因缘和合,皆为虚妄之相,世俗尘埃怎能蒙蔽光明之心?见相即见性,见色即见空,相性不二,色空不异,怎能迷于无常之色相,怎能无明而不知所终?
一切众生皆具智慧德相,内在的智慧即是见性,内观于心,外观于物,心与物皆为无常之相,相不离性,见相即可见性,明心即可明性。
烦恼即菩提。烦恼也是相,无常之相,不可执著,只有“性”才是真常真我。当然,烦恼已尽,菩提也当放下,迷于“性”,也是执著,也是住相,相皆无常,怎能偏执不放?
见性,并不意味不要“相”。实证也离不开“相”,修行不是修的执念之相吗?修行在世间,见性还须“相”上磨。
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断除三毒八苦,勤修三学六度。这些都是在破相离相上见功夫,终有拨云见日柳暗花明之日。
(管窥之见,各位大德慈悲,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