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本性”里,究竟有什么?

2022年10月10日04:41:03 佛学 1583


我们的“本性”里,究竟有什么? - 天天要闻

近日再读《坛经》,头脑里始终萦绕一个问题,我们的“自性”或本性里,究竟有什么?

六祖说,“佛性没有南北之分”,在佛性面前,众生平等,没有任何分别。在我们的自性或佛性里,一切都是圆融的,没有二元对立,二元观念只是人为的主观的东西,而不是自然真实。

佛性,也称空性、自性等。自性,也是他性,既是个性,也是共性。自性,既是个体的本性,也是万物及众生的本性。

这个自性,是天地万物及众生的本性。凡所有相,皆不离性,相是性的显化,一切现象都是本性或本质呈现出来的象,象或相都是变化的,无常的。

我们的“本性”里,究竟有什么? - 天天要闻

你看到的象只是现在或当下的象,你无法看到过去的真实与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只能活在当下,也最好活在当下。

性是天地万物的共性,具有普遍性,无相不性;又具有超越性,相有生灭,性无生死,相则无常无我,性为真常真我。

六祖彻悟时,不胜感叹,“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我们的“本性”里,究竟有什么? - 天天要闻

自性,无形无象,不着一相,不住一相,来则不迎,去则不送,不私不藏。风吹过就吹过了,雨下来就下来了,本性并没有丝毫所动,还是安静如初,这大概就是清净。

相有生灭,性无生灭。性,虚空无形,无大无小,无始无终,无生无死,一切现象或相的变化,皆包含在“性”中。性,独立不改,始终不渝。

离相归性,即超越一切,不为相迷,不为相困。性,包含一切相,无所不容,无所不有。它是一个天然的大宝藏,应有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旦见性,天地万物皆与你同在,相虽异,性相通,见性即见一切,执一而可御万,这大概就是“本自具足”。

一切相或现象,有形的,无形的,物质的,精神的,都是性的显化,是谓“能生万法”。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性,也即空性、自性、佛性。

我们的“本性”里,究竟有什么? - 天天要闻

证得空性,明心见性,看万物就能一眼看清本质,明了来龙去脉,万物演化,终归不离其性。见性,就不会为“相”牵累羁绊,就不会因“物”喜悲不定。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切现象,皆是因缘和合,皆为虚妄之相,世俗尘埃怎能蒙蔽光明之心?见相即见性,见色即见空,相性不二,色空不异,怎能迷于无常之色相,怎能无明而不知所终?

一切众生皆具智慧德相,内在的智慧即是见性,内观于心,外观于物,心与物皆为无常之相,相不离性,见相即可见性,明心即可明性。

我们的“本性”里,究竟有什么? - 天天要闻

烦恼即菩提。烦恼也是相,无常之相,不可执著,只有“性”才是真常真我。当然,烦恼已尽,菩提也当放下,迷于“性”,也是执著,也是住相,相皆无常,怎能偏执不放?

见性,并不意味不要“相”。实证也离不开“相”,修行不是修的执念之相吗?修行在世间,见性还须“相”上磨。

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断除三毒八苦,勤修三学六度。这些都是在破相离相上见功夫,终有拨云见日柳暗花明之日。

我们的“本性”里,究竟有什么? - 天天要闻

管窥之见,各位大德慈悲,敬请批评指正!)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