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为什么每次转世都是做乞丐?五百年前犯的错,总是因缘

2022年10月01日14:23:18 佛学 1386

释迦牟尼陈宝国佛后,带着十大弟子在舍卫国讲经说法,刚好那个时候,舍卫城里聚集了五百个乞丐。见到释迦牟尼后,所有的乞丐都决心追随在他身边,从此虽然还是乞讨为生,但过了几年之后,五百个乞丐竟然都一起决心出家专门学习佛法。

释迦牟尼:为什么每次转世都是做乞丐?五百年前犯的错,总是因缘 - 天天要闻


乞丐们做了绝地把那个之后,就来到了释迦牟尼的居所,了解了他们的想法后,释迦牟尼便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并多次亲自给他们讲法。

这五百个乞丐虽然出身卑微,却非常认真学习,最难得的是能坚持精进修行,很快就彻底去掉了心中的烦恼和痛苦,证得了罗汉果位。

但舍卫国内的那些富有的信徒和长者,根本瞧不起这些乞丐出身的人,也不管他们已经修得了罗汉果位,见到他们还是非常的傲慢。

这一天,舍卫国太子祗陀想供养僧众,就派了使者到了释迦牟尼的居所,诚恳地转告了祗陀太子的请求,希望佛祖能带领僧众一起接受自己的供养,但特别说明,那五百个乞丐出身的僧侣不能去。

释迦牟尼:为什么每次转世都是做乞丐?五百年前犯的错,总是因缘 - 天天要闻


释迦牟尼第二天带着符合条件的僧众出发,临行前告诉那些乞丐僧侣,我带着师兄们去领受太子的供养,但祗陀不愿意供养你们,你们可以去郁多罗越哪里拿最好的粮食,然后再到太子家里,吃自己带的粮食就行了。

于是,五百个已经证得罗汉果位的乞丐,用神通飞到了郁多罗越拿到了上等的粮食,又飞到了祗陀的家里,井然有序地坐在释迦牟尼的后面,大家都吃自带的粮食,反而受到旁观众人的敬仰。

祗陀太子知道这些自己不愿意供养的乞丐竟然已经证得了罗汉果位后,心里非常惭愧,在佛祖面前懊悔自责,还请佛祖给机子开导一下他们的宿缘。

释迦牟尼:为什么每次转世都是做乞丐?五百年前犯的错,总是因缘 - 天天要闻


释迦牟尼告诉大家,在很久很久的无数世前,波罗奈国的深山老林里住着二千多个修道的人,附近有个叫散檀宁的富人,经常在家里用斋饭供养需要的修道人。

后来一些年,波罗奈国遭受了连续的旱灾,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甚至还无法下种。在山里修行的一千个辟支佛又来到了散檀宁的家里乞食。

散檀宁亲问询了家里的情况后,很欢喜地答应了他们的供养要求,还派遣五百个侍者去侍奉他们。每当饭菜做好了,侍者就会带着一条狗去通知大家进食。

释迦牟尼:为什么每次转世都是做乞丐?五百年前犯的错,总是因缘 - 天天要闻


就这么过了几年时间,散檀宁这个主人没有什么怨言,可那五百个侍者却很不耐烦了,渐渐开始怠慢起那些受供养的修行人。

这一天,饭菜都做好了,可那些侍者似乎忘了要去通知修行的人,幸好那只狗也通灵,竟然自己单独去了辟支佛们居住的地方,大声吠叫起来,辟支佛们这才前来吃饭。

吃完之后,皮支付对散檀宁说他,旱灾很快就要结束了,过几天就会下雨,您可以准备种植庄稼了。

释迦牟尼:为什么每次转世都是做乞丐?五百年前犯的错,总是因缘 - 天天要闻


散檀宁虽然心里奇怪,但还是带着家里的奴仆开始收拾田地,几天后真的开始下雨,散檀宁又安排仆人们开始种植庄稼。

可令人奇怪的是,大家种下去的庄稼,不管是什么品种,最后都长成了大瓜。等到秋后成熟时,劈开那些大瓜一看,里面全是颗粒饱满的稻谷。

散檀宁知道,这都是那些辟支佛的功德,全家都喜出望外,获得了巨大的丰收,家里的粮仓全部装满后,还有很多无处存放,便送给了别人,让有需要的人随意自取。

一时间,整个波罗奈国百姓无不高兴,都对散檀宁的慷慨好施感激不尽。

释迦牟尼:为什么每次转世都是做乞丐?五百年前犯的错,总是因缘 - 天天要闻


经过这件事之后,曾经服侍辟支佛、后来又怠慢他们的五百个侍者心里非常愧疚,认为自己有眼不识泰山,对辟支佛大不敬,于是便一起来到他们修行的山里,请求辟支佛原谅自己。

辟支佛们很轻易就原谅了他们,但侍者们还是为自己的错误而悔恨,最后在辟支佛面前发誓,愿自己来世遇到圣贤者,以此得到彻底的解脱。

当年的那五百个侍者,就是现在的五百个乞丐,因为这个缘故,五百世来,他们每次转世都依旧是做乞丐,只是因为后来发誓悔过,所以才修得了正果,证得了罗汉果位。

释迦牟尼:为什么每次转世都是做乞丐?五百年前犯的错,总是因缘 - 天天要闻


祗陀太子和大家听了释迦牟尼的讲述之后,也为自己的不敬行为而羞愧,同时也更加感激佛祖的功德无量,从此之后,祗陀太子搭着大家刻苦精修,最后也修得了罗汉果位。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