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听了很多道理,却还没有过上好日子?”
古人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王阳明曾说:“知行合一。”
老子则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可见,一切问题的根源都出在了我们自身,如果我们没有悟透自己,悟透生活,悟透人生,那么再努力都是徒劳的。
1、悟透自己
作家周国平在《灵魂只能独自独行》中说:“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真实自我的发现。”
一个人要想了解自己,首先要让自己处于一个“悟”的环境。
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人只有独处,才能置身于喧嚣之外,真正体会自己的内心,更好地反思自己。
众所周知,曾国藩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他善于独处,敢于调整自己。
据说有一次,曾国藩和朋友疏远了,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甚至指责朋友。
但当他回到家,像往常一样反思自己的言行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宜速改过,当众自认不是。”
曾国藩的一生,就是在独处中反思的一生。
他的生活和工作之所以能有一定的高度,不是因为他不会犯错,而是因为他不断反省自己,理解自己。
当我们冷静下来,思考,认识,就会掌握自己的无知,看到自己的缺点。
正如儒家所说“慎独”也就是说,人们会在公共场合打扮成绅士,说好话,做好事,但一旦独处,他们就脱下绅士的外套,露出恶棍的外表。
你真实的样子,其实就是你独处时的样子。
人这一生最可悲的,便是宁愿做人群中的小丑,也不愿在独处中做一个智者。
与其欺骗自己,成为别人的笑话,不如豁达,做最真实的自己。
一个人只有迈过自己心中的坎,看清自己的“肮脏之处”,接纳自己是个“愚者 ” ,他的心灵才会越来越纯净,心胸才会越来越宽广。
如果你想成为最好的自己,你应该及时了解自己,反思自己,了解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清醒地生活。
2、悟透生活
什么样的生活,算什么生活?这是个大问题。
有人说,活着就是生活。
的确,只有有了生命才能生活,同样,没有生命,生命就会失去意义。
那么,一个人怎样才能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呢?
有位哲人说得好:“你有怎样的思想,就有怎样的生活。”
只有先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才能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去体验,去亲近,去理解。
诗人艾青说:“时间如顺流而下,生活如逆水行舟。”
生活就像是一个天平,一头是“人前富贵”,另一头是“人后受罪”。
著名实体企业家曹德旺跟着父亲卖烟丝,摆水果摊。
年轻的曹德旺每天凌晨3点骑着破旧的自行车批发货物,甚至没钱买一包七分钱的烟。
吃尽苦头的曹德旺,即使身价过亿,也不忘让孩子在流水线上打工,做底层.最辛苦的工作。
他还经常对孩子们说:“吃苦三年,造就半生。”
人,只有通过了解生活的苦涩,才能享受生活的甜蜜。
王阳明曾说:“工作就是修行,红尘就是道场。”
摆脱生活的最好方法是把生活当作实践,把所有的艰辛和毁灭,快乐和收获,作为生活中最好的礼物。
或好或坏,或悲或喜,都是让我们唤醒生活,感知生活。
世间有太多人活在假象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才发现生活最好的意义就是活好每一刻。
当我们理解自己,选择一种生活时,我们必须在这种实践中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只有不断地去体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悟透生活,活在当下,才能活出自己,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3、悟透人生
生活就像是一场新的棋局。
面对胜负和得失,我们总是束手无策。迷茫的时候,人在局里,意识到的时候,人已经在局外了。
作家白落梅说:若用平和的心态,看凡间一切,简单明了。若用复杂的心态,则为世相所迷。
人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简单地说,就是生老病死,往深处想,就是活成一个“心境”。
两朝名相黄洽,经常对周围人说:“仰不欺天,俯不欺人,那么还有什么必要向谁求助,以求厚福呢?”
杜甫还在诗中说:“但是有老朋友供禄米,微躯除此之外更何求?”
无论是黄洽顺风顺水的一生,还是杜甫贫穷的一生,他的一生都表现出淡然的心情。
他们不是在高处争名夺利,而是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合适的生活方式,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要求。
他们满足于平淡的生活,但也在这样的生活中快乐着。
他们深知,人生的最高处也是人生的最低处。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人这辈子要解决的不是该要什么,而是不该要什么。
深深的欲望和执着,只会扰乱心中的平静,错过大量更美的风景。
人生苦短,与其在世事浮沉中苦苦挣扎,不如学着放下,放过自己,让生命归于平和。
让过去随风而去,让疲惫的身心得到休息,平静地享受生活的美好。
王阳明说:“吾儒养心,未尝离却事物,只顺其天则自然,就是功夫。”
尘世炼心,炼的就是一颗从容的心,一切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命运。
往后余生,愿你我都能悟到自己的不足,悟到生活的滋味,放下执念,顺应天命,活出精彩的人生!
同意的请您转发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