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三武灭佛:佛教与世俗争权,朝廷要出手,更有儒、道夹击

2022年07月01日18:21:19 佛学 1208

世界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其中佛教在中国的影响是最深远的。西汉丝绸之路传入,东汉明帝时的政府开始倡导。期间佛教受到很多封建统治者推崇,但是也曾面临灭顶之灾。诛僧尼、封寺院、毁佛经,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三武灭佛——分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朝的唐武宗灭佛。

历史上的三武灭佛:佛教与世俗争权,朝廷要出手,更有儒、道夹击 - 天天要闻

巩固统治,魏太武帝灭佛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后,就逐渐被统治者和人民接受。其宣扬的“因果报应”、“苦乐轮回”,既让统治者找到驾驭民众的工具,也让苦难民众找到精神的慰藉。因此,佛教迅速在国内传播开来。他们修建寺院、发展僧众,甚至掌握武装、侵占田产,随着佛教势力的壮大,封建统治者们也开始感觉到危机。

历史上的三武灭佛:佛教与世俗争权,朝廷要出手,更有儒、道夹击 - 天天要闻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首先向佛教亮剑。本是鲜卑出身的北魏君主,对于“五胡”的身份很是介意,虽说胡人进入中原后学习汉文化,各民族间不断交融,但是人们根深蒂固的“夷狄观念”是无法轻易改变的。为此,北魏太武帝总想着要用汉人的儒学、道教包装自己,反而蔑视谶纬学说的佛教,甚至称之为“胡神”、“胡经”,要与之划清界限。

历史上的三武灭佛:佛教与世俗争权,朝廷要出手,更有儒、道夹击 - 天天要闻

更为重要的是,伴随佛教盛行而来的是,沙弥可以免除租税、徭役。国家缺乏足够的财政来源和兵力补充,只能向普通民众征收,进一步削弱了北魏的实力,更激化了社会矛盾。与此同时,北魏太武帝在镇压盖吴起义时发现,关中地区的佛寺内竟然藏有大量的武器,这不禁让君王怀疑,“佛门是否与起义军相勾结”

历史上的三武灭佛:佛教与世俗争权,朝廷要出手,更有儒、道夹击 - 天天要闻

此时,一个人物的出现更加坚定了太武帝的灭佛信念。崔浩,出身于世家大族,历经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不仅博览群书,更是精通阴阳五行之学。在崔浩的一番陈词后,北魏太武帝决定信奉道教,并且自封太平真君,转而开启灭佛行动。焚毁佛像和佛经,僧众五十岁以下要还俗、服役,更是严禁王公贵族豢养僧众,违者重惩。

政策灵活,北周武帝灭佛

如果说北魏太武帝的灭佛是雷霆万钧,那么到了北周武帝时期的灭佛,就带有很大的灵活性。同样是胡人出身,同样要明正朔,北周武帝的灭佛就显得温和许多。他命令僧众还俗,却并不血腥屠杀,一切都是为国家机器服务。在北魏太武帝灭佛130年后,北周武帝再次把矛头对准佛教。

历史上的三武灭佛:佛教与世俗争权,朝廷要出手,更有儒、道夹击 - 天天要闻

与北魏的太武帝相比,北周武帝的灭佛还有政治斗争的色彩。这一切要从北周武帝的继位说起。作为北周的奠基者,宇文泰临死前托孤侄子宇文护,让他帮忙辅佐少主。然而,野心勃勃的宇文护,先是拥立宇文觉上位,建立北周,后又毒死皇帝,再立宇文毓为新帝。然而,宇文毓不仅没有想象中的懦弱无能,而且励精图治、精明能干,宇文护再起杀心。

历史上的三武灭佛:佛教与世俗争权,朝廷要出手,更有儒、道夹击 - 天天要闻

公元560年,宇文泰的第四子宇文邕被拥立,他就是周武帝。眼看着前面两个帝王惨死宇文护之手,这一次宇文邕选择蛰伏待机。终于,572年诛杀宇文护和同党,周武帝夺取政权。为了彻底消除宇文护的影响,就连他重视的佛道也成为打击目标。第二年的儒、佛、道和百官大会上,“帝升高坐,辨释三教先后,以儒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

历史上的三武灭佛:佛教与世俗争权,朝廷要出手,更有儒、道夹击 - 天天要闻

把佛教放在最末端,这其中就已经透出某种信息。除了政治斗争的需要外,北周武帝灭佛的根本原因,还是佛教发展动摇了国家的根基。僧众逃避租税徭役、借荒年放高利贷,更有沙门起兵造反。574年,周武帝开始大举灭佛。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

与民争利,唐武宗灭佛

北周吞并北齐后,又在更大范围推行灭佛,一举将占有总人口十分之一的僧众,纳入到国家的编户中。也正因为如此,时人称赞北周武帝的灭佛是“强国富民之上策”。仅仅数年后,隋文帝杨坚取而代之,589年就完成全国的统一。这一切都离不开北周武帝的奠基,灭佛充盈国库,这一点被唐武宗再次借鉴。

历史上的三武灭佛:佛教与世俗争权,朝廷要出手,更有儒、道夹击 - 天天要闻

其实,早在唐宪宗时期,韩愈就曾经倡儒反佛,先后写下了原道》、《原性》和《原人》等文章,矛头直指佛教妨碍国计民生。只是,当时正是唐宪宗崇佛的狂热期,等待韩愈的就是流放、贬谪。等到唐武宗时期,为了整顿朝纲、大干一番,唐武宗决定整顿佛教。将佛寺的一切财产充公,并且勒令僧众还俗,补充人员、财政所缺。

历史上的三武灭佛:佛教与世俗争权,朝廷要出手,更有儒、道夹击 - 天天要闻

唐武宗的灭佛,更多就是经济原因。与普通民众相比,僧众不仅无需纳税、服役,还要吞并土地,扩充寺院经济。这不仅引起民众的反感,更是与世俗地主和国家机器为敌。这是封建统治者所不能容忍的。而且,唐武宗本身信封道教,在那个佛道非此即彼的年代,统治者的好恶也会决定宗教的命运。

历史上的三武灭佛:佛教与世俗争权,朝廷要出手,更有儒、道夹击 - 天天要闻

把佛寺的经济收归国有,转而用于中央政府的各项措施。唐武宗灭佛,是从世俗政府加强中央政权的角度出发,并不仅仅是宗教的狂热,这几乎成为所有中国君王的共性。也正因为如此,三武灭佛更像是统治者从自身利益出发,让宗教为我所用,而不是“受制于宗教发展”。收放自如的宗教政策,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历史现象。

后记

三武灭佛,只是佛教在中国发展史上的曲折。虽然佛教曾经受到儒家、道教的排挤,但是最终还是走向儒、道、佛的融合而佛教与世俗政权的关系,也在一次次的博弈中找准定位——不得危及中央政权的统治。这也许就是三武灭佛的根本原因吧。

历史上的三武灭佛:佛教与世俗争权,朝廷要出手,更有儒、道夹击 - 天天要闻

佛学分类资讯推荐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闻

一个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认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在佛陀看来,这尘世间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那些悟性不够的人,哪怕你倾囊相授,也只能是对牛弹琴,毫无作用。对此,不少人都疑惑,人与人之间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极大吗?很遗憾地说,人与人之间的悟性、认知差距,比人与哈士奇之间的物种差距还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节,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相应的庆祝活动。然而,老话“最怕四月初八雨”却让人对这一天降雨产生了恐惧。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处呢?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由来四月初八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 天天要闻

这个“宝”要赶快找到?

缘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欢迎收看《妙志禅悟》,我是妙志。本期视频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这个"宝"要赶快找到?接下来请花几分钟时间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宝",就是指每个人觉醒之后的心灵的力量。但这心灵的力量里面又是无我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 天天要闻

想不到葫芦岛还藏着一座宝寺,建筑错落有致,佛法景致富有禅意

何为明性?明性既明心见性,在佛教当中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测地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可以理解为,明性即为本我!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种,如果连自己的本来面目都不知道,又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呢。也许只有认识本我,才能够又勇气面对一切苦难。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 天天要闻

四月四“菩萨生日”不一般“百年难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样

头儿,四月四到了,俺们东北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有个特殊的名字,叫“菩萨生日”。你信不信,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大吉日呢!咱们来看看,这个菩萨生日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评论区留下一句:“一顺百顺,菩萨保佑”,为自己、为孩子、为全家接福纳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 天天要闻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后遁入空门,还有1人当了居士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信仰”一词最早便是源于佛教经典之中,佛典中所阐述的"信仰"乃是对于天地万物以及祖先的尊敬与景仰,这两者的有机融合便构成了我们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义。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 天天要闻

中国那么多寺庙,为什么他们家那么好看

很多人都把静安寺称为“中国最贵的寺庙”,因为它地处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边更是车水马龙,邻边也多是商场和写字高楼。来寺庙的信众更是数不胜数。它为什么会在这?经历了什么?又为什么强调要造得金碧辉煌?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 天天要闻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拒绝吃药,将遗嘱和后事托与妙莲法师

关于“天才”的传闻,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停歇,似乎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那么几个天赋异禀的能人,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对普通人而言,德、智、体、美、劳,一生能精通于几样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难于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这些都是弹指间就熟练掌握的技巧。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 天天要闻

提升认知,坚定信念,才会开始真修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识,提升认知。正确的认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坚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识,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个中派的情况等等。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