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位于河北省南端、太行山东麓,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邯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3100年的建城史,8000年前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战国邯郸为赵国都城,“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华地名文化的特例。邯郸是晋冀鲁豫四省要冲和中原经济区腹心、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京广铁路、京广高铁纵贯南北,邯长铁路、邯济铁路横跨东西,邯黄铁路直通黄骅港口 ,京深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太行山高速公路贯穿南北,交通便利。
下面,通过一组照片,小编带你走进1939年的邯郸,一起去看看八十年前邯郸旧模样。
照片中几位等客的人力车夫正坐在火车站前广场上小息唠嗑。其中一位的老婆刚刚生了个大胖小子,他正在给大家一起分享喜悦,从他那满脸笑容分明感受到了他人生第一次做父亲的喜悦之情。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邯郸,这样的人力车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在火车站周边生活的农民,靠这样一辆三轮车拉客完全可以养家糊口。
两个穿着和服打着遮阳伞的东洋女子正从邯郸大街上走过,自邯郸被日军占领后,一些日本军人把家属接到了中国,经常有穿着日本和服的女人在大街上走过,邯郸俨然成了日本人的家园。照片中,一家门头上写着“共和祥”招牌的小饭店前停着两辆自行车,一个男子正站在门前台阶上,那时候,能骑上自行车的基本都是日本人,也或是特务和汉奸。
这张照片是几位工人正在对邯郸老城门进行刷新。这座邯郸老城门建于宋朝,后经历朝代几经翻新屹立不倒。待到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邯郸城扩大了规模,“城周八里、城墙基厚三丈,筑敌台二十有五,台立铺舍三楹,四城门各券层城。”照片中的邯郸城应该建于嘉靖二十四年,历经四百年风雨。城门口坐着一位警察,城楼里有骑着自行车的人进出,城墙边还站着一位鬼子兵。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9年的邯郸火车站。那时候,邯郸火车站是平汉铁路上的几个主要大站之一,站里来来往往的旅客不多,一位警察和一位站台工作人员在站着唠嗑。那时候,正是抗日烽烟鼎盛的年代,邯郸火车站承载的不仅仅是抗日物资的运输,有时也几经易手,被日军占领。不管怎么样,一座城市能有一座火车站,预示了邯郸在京津冀大三角不可撼动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