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组拍摄于1914年的山西阳城的老照片,照片的拍摄者是美国地质学家菲德克·克拉普。1913年,克拉普接受美孚石油公司聘请来华进行地质考察,考察团由克拉普率领由北京出发,经直隶张家口、怀安,再由晋入陕,最后经河南往武汉,再乘船前往上海转回天津。在漫长的考察过程中,克拉普除了进行地质勘探之外,还沿途拍摄了许多风光和民众生活的照片,也因此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
下面的这组老照片就是克拉普经过山西阳城时拍摄的几张照片。阳城古称获泽,位于山西东南端,阳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相传古代留下了“舜耕于历山,渔于获泽”、“商汤桑林筹雨”等众多的古老传说。清代康熙、雍正年间,阳城与陕西韩城、安徽桐城同为文化发达之乡,在泽州府所辖五县中文风最高,赢得了“名列三城,风高五属”的美誉。
1914年的阳城芦苇河,沿河的山坡都开垦成了层层叠叠的梯田。芦苇河位于阳城县境北部,全长五十公里,与沁河、获泽河同属黄河水系。当年的芦苇河日夜奔流不息,滋养了阳城人的祖祖辈辈。
1914年的阳城,润城古镇沁渡里,润城古镇是一座享誉久远的文化大镇、历史名镇和商贸重镇。作为一直是阳城最繁华的城镇,润城古镇曾有三座古堡,分别是屯城、刘善城和砥洎城,前两座已经只剩下遗址,只有砥洎城依然坚挺。润城古镇还是一个著名景点,古阳城八景之一的“沁渡扁舟”,就是对古镇沁河沿岸风光的高度浓缩。
1914年的沁河,克拉普考察团正准备乘坐渡船过河,这艘渡船的样子看上去有些奇特,船尾隆起了两片像翅膀一样的构件。
1914年的阳城,克拉普考察团乘坐的渡船上,几个和他们同船的当地百姓和一头骡子。百年前的阳城百姓,如此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1914年的阳城,沁河两岸的风光。沁河是山西仅次于汾河的第二大河流,它流经阳城县,千百年来滋润灌溉阳城的农田,也养育了生活在这里的祖祖辈辈的阳城人。
1914年的阳城境内,浑厚浩瀚的黄土高坡。黄土高坡的地形特点是沟壑纵横,山地与断谷、盆地相间分布。地势起伏很大,远看起来支离破碎,极其不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