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段罗君/文 梁臻/摄 通讯员 马纪
今天(11月1日),“携手十年共富路——圣奥助力万阜学子成才摄影展”在圣奥科创园举行。
这是一组特别的摄影展,主角们是浙江青田县万阜乡的学生们。摄影师浙江日报记者梁臻用十年时间,记录下他们曾经的模样:寂寞的山村、破旧的泥房、简陋的校园,学生们有的和父母挤住在养鸭棚里,有的把板凳当课桌……
十年,记录了学生们的成长,也见证了梦想的绽放:有的大学毕业来到杭州工作,有的走出山村在城里安家,还有的在家乡的高中读书。而昔日的山村赤膊房已粉刷了外墙,曾经的颠簸山道也变得平坦通畅,镜头里的世界愈发鲜活。

十年见证梦想的绽放
摄影展现场,周飞钰见到了一张张熟悉的面孔。
“郑叔叔,你还记得我吗?那时候我就站在你的身边。”周飞钰指着圣奥慈善基金会创会会长郑明治身后的一张大合影,站在他身边那个穿黄色衣服的小女孩就是周飞钰,郑明治忍不住感慨这份奇妙的缘分。
“你知道她是谁吗?十年前才这么点高,现在已经在杭州工作了……”郑明治开心地逢人就介绍。

郑明治和周飞钰
出生在青田县万阜乡柘洋村的周飞钰,从小最大的梦想就是走出大山,到杭州这座美丽的城市工作生活。
如今,周飞钰的梦想终于实现,今年她正式成为了邵逸夫医院的一名护士。
“我永远不会忘记十年前,叔叔阿姨们不辞辛苦,赶来万阜乡校看望我们。你们的到来,让暗淡的生活重新迸发出灿烂的光辉,让希望的光芒照亮了我们的前程。”周飞钰特意赶到摄影展现场,“我是沐浴在温暖幸福中非常幸运的一员。”

2012年9月7日,周飞钰在青田万阜乡柘洋村家里做作业。

2022年8月1日,周飞钰从温州医科大学毕业,成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一名护士。
周飞钰口中的叔叔阿姨,正是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以下简称“浙报集团”)和圣奥慈善基金会的帮扶人员。
根据浙江省的统一安排,自2000年到2018年,浙报集团对口帮扶万阜乡——青田县一个最偏远的乡,离杭州有八九个小时的车程。结对以来,浙报集团累计为万阜乡提供扶贫物资资金2800多万元,并先后派出6位农村指导员在万阜乡挂职,浙江日报全媒体视频影像部副主任梁臻正是其中一位。
2012年9月,梁臻带着相机走进万阜乡的几个村子,连续拍摄了50多位在家做作业的学生。“当时一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对知识的渴望触动了我,当时我就在想,要为他们做点什么。”梁臻说。
转眼十年过去了,山村孩童已长成青春少年。今年7月,梁臻再次寻访十年前被帮助过的学生和被拍摄过的村民,历经三个月,完成了这组最新拍摄,也有了这场意义特殊的摄影展。

2012年9月7日,刘冰冰在万阜乡柘洋村家里做作业。

2022年9月16日,在金华东阳横店影视学院,刘冰冰参加开学前的军训。
十年捐资助学万阜学子
“带我飞,给我希望,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十年前,孩子们的歌声回响在万阜乡中心学校。为了让梦想奔跑,让万阜乡的孩子们有飞出大山的力量,2012年11月2日,在浙报集团的牵线下,浙江圣奥慈善基金会向万阜乡捐助100万元,用于万阜学校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和老师进修培训。在这些爱心人士的帮助下,万阜乡的学生第一次穿上了统一的校服,第一次在学校洗上了热水澡,第一次上了动漫课……10年来,这笔基金严格按照约定用于教育事业,共有约3000人次受益,助力万阜乡走出了100多位大中专学生。
从梁臻的镜头里可以看到,万阜乡孩子们的梦想正在绽放。有的大学毕业来到杭州工作,有的走出山村在城里安家,还有的在家乡的高中读书……如今,在外界的帮扶支持下,不光是学生,万阜乡的年轻教师们也有了培训经费,解决了从山里到丽水、杭州等城市进修的后顾之忧,越发安心扎根山村的教育事业。

今年11月1日恰逢圣奥集团成立31周年,也是圣奥慈善基金会成立11周年。圣奥慈善基金会自成立以来,聚焦助学、敬老、扶贫、救灾等各项工作,累计捐赠1.85亿元,实施捐赠项目305个,受益人数逾22万。
“一路走来,我们深知发展的不容易,也深深懂得守望相助的难能可贵。当我们有一些能力时,理应义不容辞、竭尽所能地回馈社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走上共同富裕之路。”圣奥集团董事长倪良正说道。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