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卖荒野白茶的,九个是假货!如何才能辨别荒野白茶的真假?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一点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古人欣赏残缺美的传统,其实早藏在很多通俗易懂的诗句里。

比如白居易看见池塘里残破的荷叶,写下"秋荷病叶上,白露大如珠",把枯叶上的露珠写得比新鲜荷叶还美。

这种审美到了柳宗元笔下,变成"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老渔翁破旧的蓑衣和空荡荡的江面,反而成了最打动人心的画面。

这种对不完美的偏爱,在民间俗语里也有体现。

就像老话说的"歪瓜裂枣格外甜",老百姓早就发现被虫咬过的果子往往更甜。

这种朴素的认知,和诗人笔下的残荷、孤舟其实是相通的。

这种对自然痕迹的欣赏,在茶叶市场上也有所体现。

茶叶市场上,有些茶商把荒野白茶叶片上的虫洞当卖点,这和古人喜欢残荷破船的道理差不多。

但真正懂茶的人都知道,虫洞多只能说明茶树没打农药,不能直接和茶叶品质划等号。

就像山里的野果虽然被鸟啄过,但不代表个个都甜。

比如,同样有虫洞的两批荒野牡丹,一批茶汤鲜灵甘润,另一批却带着青涩味——关键还得看茶树年龄、采摘时机和制茶工艺。

许多茶友十分钟意荒野白茶的野韵,可市面上的荒野白茶良莠不齐,价格有高有低,又该如何判断自己买到的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2》

荒野白茶为何如此稀缺?其实和它的生长环境密切相关。

首先,荒野茶不成规模,分布地极为零散。

荒野茶树往往生长在远离人烟的深山野岭之中,完全依靠这自然界的雨露和阳光,来获取养分。

不同于已成规模的台地茶,它没有任何人工干预的痕迹,包括灌溉、施肥、修剪等。

排列整齐的人为抛荒茶与之相比,只能在抛荒后恢复部分的野性,依旧能看出当初人工种植的痕迹。

因此,抛荒茶离真正的荒野茶,还有很长的距离。

其次,荒野白茶的特点,导致了它的产量极低。

毕竟物以稀为贵,稀缺的东西往往会得到更多茶友的关注。

事实上,随着各大白茶产区的开荒,挤占了荒野茶的生存空间。

所以,荒野茶的面积不断地缩小。

再加上,从未修剪过的荒野茶树普遍生得很高,主干明显。

到了春季,茶树生发出的新芽新叶,数量远比台地茶要少。

另外,荒野茶的采摘难度较大。

藏在深山里的荒野茶树,需要有当地熟悉山路的人带进山采摘。

路途上,到处都是杂草乱木,采摘时要踮起脚尖、压低枝干,才能采到顶上的茶青。

而且,一片地方只有几棵茶树可以采,采完马上要转移阵地,换下一片地方采。

总之,采荒野白茶是费时费力的过程,上面种种原因,让它成为白茶中的稀有珍品。

《3》

那为何荒野白茶的价格那么高,可以达到几千的价位?

荒野白茶高价的背后,其实是因为高成本,包括原料成本、人工成本、加工成本等。

正是因为荒野白茶的采摘难度大,花钱请采茶工时,需要额外增加工钱,才能请得到人手。

而且,为了采茶时不破坏荒野白茶的滋味,采茶的手段还要细细掂量。

采茶时的手法要轻柔,不能用力捏压茶叶,否则会破坏茶叶的味道和香气。

采茶的时间也很重要,要么清晨采,要么傍晚采。

这两个时间段的荒野白茶,含水量少,叶片柔软,茶叶品质也好。

另外,采茶时要采叶片舒展,芽头齐整,叶色嫩黄的茶叶。

特定的采茶时间、细致的采茶手法、偏贵的人工费,在无形之中增加了荒野白茶的采茶成本。

况且,荒野白茶本就是在自然环境中生长出来的,经不住风吹雨打的茶树更多,因而品质上乘的较少。

常常花了大量时间和力气,采到的茶却很少。

前期采茶时到手的原料就少,中期加工也需要精细的工艺手段,如此才能保证品质。

于是,荒野白茶的价格自然不低。

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只有优质的荒野白茶,才能对得起它的高价。

一些普通白茶伪装成荒野茶,正是茶商设下的陷阱,所以许多茶友容易受骗。

《4》

鉴别荒野白茶要结合多个方面来判断,从形态特征、香气滋味到市场溯源,缺一不可。

首先,从形态特征来看,荒野白茶的干茶芽头通常较为肥壮,带有明显的“马蹄结”,这是老树的重要标志。

而普通台地茶,几乎没有马蹄结。

这是因为荒野茶的茶树不经过修剪,而台地茶的茶树们需要定期修剪。

经过修剪后,不仅方便采摘,同时,在来年茶树发新芽时,发芽量更密,亩产量更高。

叶片大小不均,边缘或有虫噬痕迹,白毫密而长,这些都是荒野茶的自然特征。

但叶片上有虫洞,跟荒不荒野没有必然联系。

毕竟,啃食叶片的虫子,只是低端生物,没有太多的思辨能力,只要叶片能啃得动就行。

叶片肥厚、脉络清晰,且无修剪痕迹,进一步印证了其荒野属性。

其次,荒野白茶的香气、滋味不同于正常白茶。

茶味里充满野性,口感上比正常白茶更醇,带着富有层次感的甘甜。

茶汤橙黄透亮,内质十分充沛,口感十分丝滑,而且非常耐泡。

最后,市场溯源也是确保荒野白茶真实性的重要环节。

选择正规渠道,要求提供产区证明及采摘记录,可以有效避免购买到假冒产品。

总之,荒野白茶因其自然稀缺性和高成本生产而价高,茶友们在购买时需结合外形、口感、产地信息多维度鉴别,才能避免以茶园茶冒充的“伪荒野茶”。

《5》

荒野白茶稀少的产量源于自然选择的严苛,恰印证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态法则

这也是为什么,它能从一众白茶中脱颖而出,颇受茶客的喜爱。

有许多商家,正借着它的名号,卖着普通的白茶,这是茶圈内很常见的现象。

所以,对于市场上出现的荒野白茶,茶友们一定要擦亮眼睛。

不要盲目跟风选择,若是高价购入不纯正的荒野白茶,才是得不偿失!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