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比父母走得早,往往有这几个迹象,要留心了

《增广贤文》有言:“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死。”

在一般人看来,白发苍苍就代表了时光已逝,容颜不再,从而悲春伤秋,各种唏嘘。但在见过世面的人看来,白发苍苍,这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意味着当事人长寿到老。

要知道,有很多年轻人还未老去,就已经离开人世了。相比较于英年早逝的人,普通人能够顺利活到老,白发苍苍,就已经很幸福了。

人生,总是无常的。死神不会管这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只要当事人命数走到了尽头,那死神就会将他们带走。

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像这样的悲剧,生活中时常发生。

孩子比父母走得早,往往有这几个迹象,要多留心眼了。

迹象一:个人的命运,终究要屈服于大环境的气运。

所谓“现实比人强”。个人的力量,跟大环境相比,简直就是小鱼小虾比之大海,根本就不值一提。

大家都生病了,怎么有的人扛过去了,而有的孩子没有扛过去。很遗憾地说,这就是“现实比人强”的无奈。

A的父母缺乏救命资源,B的身体素质不过关,C运气不好身体各器官出了问题......如此,不就只能迎来悲剧的命运了吗?

其它的问题也是如此。如今的年轻人都需要996,为什么别人996没事,而他996出了问题,小命不保?因为他的身体素质,扛不过职场大环境的压力。

在大环境面前,不论是谁,都是渺小如尘的。只是有的人运气好,有的人运气不好,命运的结果就各不相同了。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普通人的身上,就是一座山,搞不好会演化成沙尘暴。

迹象二:太聪明,太突出,基本是没有好结果的。

苏轼写过一首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意思是,别人养孩子,都希望孩子聪明伶俐,我被聪明耽误了一辈子。我只希望孩子愚钝一点,一辈子无灾无难就足够了。

历史上,太聪明,太突出的年轻人,都是寿短福薄的。

战国时期的甘罗,12岁当宰相,很快就暴毙了;秦末时期的项羽,30岁就乌江自刎了;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35岁就被吕后干掉了;

汉文帝时期的贾谊,32岁就抑郁而终了;汉武帝时期的霍去病,23岁就突然离世了;东汉末年的孙策,25岁就被刺身亡了;火烧赤壁的周瑜,35岁就重病而亡了。

正如曾仕强教授所言,早成功,就容易早离开。大器晚成,反而会活得久。这就是所谓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可以理解为,天妒英才。

迹象三:父母不关心,孩子愈发抑郁,基本会出事。

前几年,有人在后台说了这样一件事。他跟老婆特别拼命去赚钱,也给孩子报了不少补习班,就希望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

孩子读初中的时候,性情就有点不对劲了,愈发偏激、极端、暴戾、内向、也不爱说话。他跟妻子认为,也许孩子近段时间心情不好而已。

过了几天,孩子就做傻事了。事后,他才恍然大悟,那时候的孩子,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了,而他们夫妻俩又不理解,也没关心,才造成了如此悲剧。

悲叹的是,这个世界并没有后悔药。无数父母都是如此,还未失去,就不关心孩子的心理状况。等失去了孩子,才知道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最重要的。

当下有很多父母,其实都“魔怔”了,一味要求内卷,一味要求竞争,丝毫不考虑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死活。那发生悲剧的概率,就比较大了。

有的悲剧,是自然发生的。而这种抑郁的悲剧,则是人为造成的。

迹象四:性格太老实,不懂得在欺凌的世道当中,保护自己。

所有的生物,都存在“欺软怕硬”的本性,人类也是如此。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有“孩子王”了,说明从那时候开始,就已经有欺软怕硬的争斗了。

你的孩子比较机灵,也懂得保护自己,那他就不会被欺凌。反之,孩子比较老实,也不懂得保护自己,被人欺负就是分分钟的事了。

这就是所谓的“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更何况,在叛逆的年龄段,不少孩子已经牛高马大,长得跟成年人一样高了。如果他们将“欺软怕硬”的品性,发挥到极致,那老实的孩子,就容易倒霉。

从古至今,人类都有着“欺凌弱小”的本性。身为父母,第一时间要教育的,不是让孩子当个任人欺负的老实人,而是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否则,悲剧就有可能继续重演。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