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发了个朋友圈“一个热,一个冷,为什么要让我冰火两重天?”
没忍住问了她是怎么了?原来,她出差一周回家,远远的看见了在楼上的两个孩子,她叫了两个孩子的名字。
四岁不到的儿子看到她,跑得飞快地下了楼,一把抱住她,在她脸上亲个不停,还一直说“妈妈,我好想你,你怎么才回来?”
同学说都快给她感动流泪了,抱着儿子上楼,她看到7岁的女儿玩着玩具,看都没看她一眼。
她叫女儿,说妈妈回来了。她女儿就轻描淡写地“哦”了一声。
同学跟我说,一周没见的孩子,她没想到会是这个态度。
她说对于两个孩子,同样的教育方式,女儿就是不贴心,别人都说养女儿是小棉袄,但她一点都感受不到。
她儿子上幼儿园,学校每天发的小点心,他都会留一点回家,说要给妈妈尝尝。
在外面买了什么零食,他打开包装后,首先是给身边所有人分享后,自己才吃,有时候甚至全程分完了,自己一点都没有,但他也不会介意,不哭不闹。
大的女儿就不行了,学校发了什么吃的,她都不会说,全部吃完了才回家,同学说如果不是看别的孩子拿着,她都不知道。
有一次同学有事,拜托她的同事去接她女儿,那个同事走的时候给她发了照片说,我拿这些零食去给你女儿,你看一下有没有她不能吃的。
同学看图片很大一袋零食,有牛肉干面包,棉花糖什么的,心想这么多她应该会带一点回家吧。
结果她同事没送孩子上楼,到楼下时发了信息说孩子进电梯了,她就不上去了。
同学在家里等了10来分钟没等到孩子,她吓得不行,赶紧下楼去找,结果孩子正坐在她们大厅里吃那一袋零食,袋子里面已经所剩无几,看样子是打算吃完了再回家。
同学说,她看到时心都是凉的。她没让孩子知道她看见了,转身上了楼回家。
她回家后没几分钟,孩子回家了,若无其事,只字未提阿姨给她买过零食,她吃过零食的事。
同学故意问她,阿姨去接你就没给你带点小礼物吗?她女儿面不改色地说没有啊。
同学想着孩子小,忍住没有说穿。
她家两个孩子吃饭也是,遇到好吃的,他儿子会先放着,先吃自己不太喜欢的青菜,这样他会越吃越快,因为后面都是自己喜欢吃的。
她也告诉过女儿,弟弟这样的方式很好,就像生活有盼头。
可是,她女儿就完全不会听,每次吃饭就先挑最喜欢的吃,到最后剩下不爱吃的,就越吃越慢,每次同学碗筷都收拾完了,她一个人还在桌子上面吃,
同学经常给我们说,一个妈妈生的,同样的教育方式,为什么会是完全不一样的性格?这我也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