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摘要:立夏将至却不一般,4大特点是60年一遇,3类人要“躲夏”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开始。今年的立夏(5月5日)却与往年大不相同,民间有“60年一遇”之说,因其具备4大特殊特点。同时,老人、孩子、孕妇这三类人需特别注意“躲夏”,以顺应天时,安稳度夏。
一、今年立夏不一般,4大特点60年一遇
1. 下午立夏——“上午凉飕飕,下午热烘烘”
立夏交接时间通常在5月5日至7日之间,而今年立夏具体时间在下午。民间有谚语:“上午立夏凉飕飕,下午立夏热烘烘”,意味着今年夏季可能比往年更加炎热,高温天气持续时间更长。
2. 立夏逢单——“三伏穿棉;立夏逢双,热死老牛”
今年立夏的日期是5月5日,数字“5”为单数。老话说:“立夏逢单,三伏穿棉;立夏逢双,热死老牛。”意思是,如果立夏在单日,三伏天可能相对凉爽;若在双日,则酷暑难耐。今年立夏逢单,是否意味着三伏天不会太热?未必!结合其他特点,今年夏季可能“先热后凉”,但整体仍偏热。
3. 立夏在月头——“三伏大旱天”
今年立夏在农历三月廿七,仍在月头。农谚有云:“立夏在月头,三伏大旱天。”预示今年夏季可能降水偏少,部分地区需防范干旱。
4. 晚立夏——“早立夏伏里凉,晚立夏蒸桑拿”
立夏时间早晚也有讲究。今年立夏属于“晚立夏”,民间认为“早立夏伏里凉,晚立夏蒸桑拿”,意味着今年三伏天可能湿热难耐,体感温度更高,需提前做好防暑准备。
综合来看,今年立夏的4大特点叠加,确实较为罕见,可能对气候、农业、健康等产生影响,需多加留意。
二、3类人要“躲夏”,顺应天时保健康
“躲夏”并非指逃避夏天,而是指在立夏这一特殊节气交接时,老人、孩子、孕妇这三类体质较弱的人群需注意调养,避免暑邪侵袭,来适应这特殊情况。
1. 老人:防“暑湿伤脾”,宜静养
立夏后,阳气渐盛,暑湿之气易侵袭人体。老年人脾胃功能较弱,若受暑湿影响,可能出现食欲不振、乏力、头晕等症状。因此,建议:
避免正午外出,减少暴晒;饮食清淡,多吃薏米、山药、绿豆等健脾祛湿的食物;午间小憩,养心护阳。
2. 孩子:防“热毒攻心”,宜避暑
小儿体质“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夏季易受热毒影响,可能出现发烧、痱子、烦躁等问题。因此,建议:
避免剧烈运动后暴汗受风,谨防感冒或中暑;多喝温水,少吃冷饮,以免伤脾胃;穿宽松透气的衣物,保持皮肤干爽。
3. 孕妇:防“暑热伤胎”,宜安神
孕妇体质特殊,夏季易因高温导致气血不畅,甚至影响胎儿。因此,建议:
避免长时间待在闷热环境,保持室内通风;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烦躁动怒;饮食宜滋阴润燥,如银耳汤、莲子粥等。
三、立夏养生小妙招,顺应时节更安康
除了“躲夏”人群需注意,普通人也可通过以下方式顺应节气,健康度夏:
1. 饮食调养:多吃苦瓜、冬瓜、黄瓜等清热解暑的时令蔬菜,少吃油腻辛辣食物。
2. 作息调整:晚睡早起(但不熬夜),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
3. 适度运动:选择清晨或傍晚锻炼,避免高温时段剧烈运动。
4. 养心静神:夏季对应心脏,可适当午休、听轻音乐,保持心情愉悦。
结语:顺应天时,安然度夏
今年的立夏非同寻常,4大特点叠加,可能带来不一样的夏季气候。无论是老人、孩子、孕妇,还是普通人群,都需提前做好防暑准备,顺应自然规律,才能健康安稳地度过炎炎夏日。
“夏至未至,养生先行。” 愿大家在这个特殊的立夏时节,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养生之道,迎接一个健康、舒适的夏天!
#全新智己L6全国试驾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