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三十而立。
三十岁,应该树立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稳定事业。
可是仍然有很多人,到了三十岁,还一事无成,好像什么都做不好。既没有远大的目标,也没有做成一件像样的事。
可能很多人,要等到三十岁才开始慢慢觉醒,因为人只有到了一定的年纪,才会慢慢担起身上的责任。
但人往往又是后知后觉的,人只有经历得多了,遇到了许多挫折,看清了许多人,才会慢慢把目光从外面转移到自己的身上。
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开始关心自己的成长。
这样再过几年,等到三十五岁的时候,很多人才真正地清醒。
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开始确定自己的目标。
所以,从35岁开始,我决定富养自己。
1.不再内耗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从30岁开始,身体状况急剧下降,记忆力不好,皮肤变差,很多时候都感觉力不从心,好像力气一下子耗光了一样,整天迷迷糊糊的。身体状态不再像二十多岁那会,那样活力满满。
很多人或多或少都会产生焦虑的情绪,严重的可能陷入抑郁。
我们想改变,但是却不得其法。
在心理学上,造成这种状态的很大一个原因是过度的精神内耗。
余华老师说:“精神内耗,说白了就是自己心里的戏太多了。言未出,结局已演千百遍;身未动,心中已过万重山;行未果,假象苦难愁不展;事已毕,过往仍在脑中演。”
而精神内耗的人群中,已婚妇女占了绝大多数。
因为结婚后,女孩子就自动进入妻子的角色,然后做了母亲,加入了另一个大家庭,她的身份转变得太快,以至于还没有心理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
在绝大多数家庭,女人一天除了工作,还要做家务,处理丈夫家的人情事故,照顾孩子,顾及丈夫。
特别是生完孩子之后,女人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就要面临一大堆事,身心没有得到很好的休养。
琐碎的事太多太多了,把女人一天的时间占据得满满的。
再加上女人会把身心全部投入到丈夫、孩子、以及一些家庭琐事当中,投入了就想要得到好的结果,丈夫和孩子不按自己的要求去做时,就会责骂他们,也会陷入自我怀疑,更会被他们说埋怨。
女人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家人们不会理解,他们只会觉得女人事多,为什么一定要按照女人的要求来做。
所有的这些事加在一起,让女人不断地消耗自己,从身体到心理,没有一件事不消耗女人的心神。
特别是当妈妈后的女人,精神内耗相当严重,这直接影响到女人的身心健康。
那么该摆脱这种困境呢?
唯一的方法只有放手。
不让琐碎的事打扰自己,不入心,就不内耗了。
世界很大,风景很美,人生很短,不要蜷缩在自己的一小块阴影里。
走出阴影,你会发现外面阳光万里。
不要再陷在自己的负面情绪里,
不要什么都看不惯贼,看不惯这样看不惯那样,最后的结果就是自己出力还不讨好。
老公再不好,也有可取的地方,孩子纵使有许多坏习惯,他也是天真可爱的,老人再不好,他还能活几年。
少听、少看、少管,少言。
把自己放在心上,专注于自己,少关注别人。
哪怕这个人是你的伴侣、父母和孩子,他们有他们的人生,你管也不来,还不如还他们自由,说不定还得一句好。
专注自己,让自己独自美丽不好吗?
2.不再注重外表
年轻时我觉得做得最愚蠢的事就是买了堆便宜的衣服和一堆廉价的化妆品。
衣服虽多,能一天一换,但却给自己贴上了廉价的标签。
而廉价的化妆品,把自己的皮质都搞差了。
现在我早已经不在乎外面那层皮囊了,没有内在的涵养,外貌再好,用再多的化妆品,衣服再精致,也不过是一副空壳而已。
这是我三十岁以后才悟出的道理,与其花那么多的时间注重外表,不如多花点时间修养内心。
所谓相由心生,内心富足的人,给人的感觉是舒服,是惊艳。
现在的我对着装只要求舒服和质量,够穿就好。
不再迎合别人的喜好,也不再看今年流行什么,自己想怎么穿就怎么穿,怎么舒服怎么来。
自己舒服,就是在取悦自己,这比什么都重要。
化妆品也不怎么用了,只用一点宝宝霜,保持皮肤的湿润即可。
人生苦短,何必在意别人的眼光,何必为了别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3、多读书,滋养自己的灵魂
富养自己,不在外表的穿衣打扮,而在从内修心开始。
心态放平,看不惯的事别管,看不惯的人看。
保持心平气和,乐观积极就好。
多读点书,读书会让自己的内心平静温和。
毛姆说:养成阅读习惯等于为你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开生命中所有的灾难。
读文学,我知道人世间的许多温情,但也有着许多的苦难。读文学作品,是一次次地体验别人人生的过程。读得多了,你会发现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在文学中都能找到同类。
结果的好坏是什么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不管完美还是不完美,只有等到生命的最后时间才知道,但到那时候,早已经释然了吧!
读历史,我们会知道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场景历史都出现过,虽说经史为鉴,但是我们却无法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即使发生了,
历史是残酷的,它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却又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悲剧。
历史都有遗憾,何况是我们普通人呢?
读心理学,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习惯,提升自我认知,能够改善人际关系,对自我进行调节。
读哲学,知道了万事皆有因果,非人力所能改变。
无为而治,学会放下,不再执着,才是正确的道路。
多读书,才能把自己劝明白;多读书,才能开阔心胸,不再纠结于小情小爱;多读书,才能让自己多一条出路。
用读书来滋养自己的灵魂,修养自己的身心,才是富养自己的最高境界。
35岁的年龄,一切都刚刚好,正是人生的起点。
从现在开始,不再只注重外在,而应该转向内求。
要富养自己,才能把自己调整好最好的状态。
富养自己,做一个充满阳光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