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艺术名家——马俊华

2024年01月05日20:30:37 育儿 6670
国粹艺术名家——马俊华 - 天天要闻国粹艺术名家——马俊华 - 天天要闻

马俊华,男,1958年8月出生;山东省枣庄市人。现为山东省美协会员,枣庄市美协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员,山东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王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枣庄分院理士,枣庄微山湖书画院副院长。

擅长书法和国画,近年来参加全国省市展览,多家媒体报刊杂志刊登并获奖。

国粹艺术名家——马俊华 - 天天要闻国粹艺术名家——马俊华 - 天天要闻

马俊华先生擅山水,尤以巨幅山水见长,所作气势浑厚,雄健茂秀,自具风貌。他笔下的秋叶,烂漫似春华之景。正如杜牧诗里描绘的“霜叶红于二月花”一样,让人感觉即使深秋也并不是那么的冷寂,反而有一种畅快盎然的生机。他以浓厚的笔墨书写山石与红叶,并形成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温润细密,空灵雅逸的意境。

国粹艺术名家——马俊华 - 天天要闻国粹艺术名家——马俊华 - 天天要闻国粹艺术名家——马俊华 - 天天要闻

马俊华先生一生致力于山水画,作品长于飞瀑流泉、风帆、霜林;笔墨氤氲,水意蒸融,苍劲有力,气势雄壮。他以全景作构图,从上到下,山峦层叠,林木扶疏,尽收眼底,表现出了深远的空间感和气韵感。

国粹艺术名家——马俊华 - 天天要闻国粹艺术名家——马俊华 - 天天要闻国粹艺术名家——马俊华 - 天天要闻国粹艺术名家——马俊华 - 天天要闻

由于马俊华先生对艺术的挚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这浓浓的情意每当注入笔端,“用情笔墨之中”所创作出来的山水画自然显得格外生机盎然,充满灵性和诗意。他的作品倾情于山水,钟情于笔墨,画作中,形态浑厚苍润,气势恢宏中正。他用水、墨与彩的有机融合,使画面喷发出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感受,真可谓气势凌云,波澜壮阔。

国粹艺术名家——马俊华 - 天天要闻国粹艺术名家——马俊华 - 天天要闻

拜观马俊华先生的作品,给人一种酣畅淋漓之感。意空灵,图壮阔,听松涛阵阵,观雾霭茫茫,感受云卷云舒。亦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之超脱,又如山中高士,俯仰间,阅尽世间万物轮回,给人酣畅淋漓之感。他的作品,设色自如,色块氤氲,点彩精确,把山水的自然美与丰富想象力有机融合在一起,物象鲜活、绘风生动。

国粹艺术名家——马俊华 - 天天要闻国粹艺术名家——马俊华 - 天天要闻

马俊华先生的山水画作,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皆若风骨外化、灵性活现,又似云蒸霞蔚,气象升腾。蓦然感受到:生命在律动,自然在游走,真与善、灵与魂,在参差渗透,竞相净化,身心如沐春风,心田如饮甘霖。他的笔墨随情节而走,有法而无法,有我而忘我,不觉然而然。观看他的画作如置身自然,环而望之,似梦非梦之中,好不惬意洒脱。

国粹艺术名家——马俊华 - 天天要闻国粹艺术名家——马俊华 - 天天要闻国粹艺术名家——马俊华 - 天天要闻

马俊华先生的作品笔墨凝重质朴,章法灵活,不露锋芒,苍秀齐出,刚柔并济,婀娜中见刚健,婉媚外显遒劲”的生动气韵。他慢慢地领悟到中国水墨艺术的无限奥妙。他学会了从大自然中感受着自然与心灵的碰撞和沟通,以思想为笔,以视觉为墨,融北方的阳刚之气和南方秀丽之美于一体,尽显笔墨当随时代之意,用自然的水墨意境营造出属于自我的的艺术景象!

国粹艺术名家——马俊华 - 天天要闻国粹艺术名家——马俊华 - 天天要闻

凡有灵魂的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作品。绘画亦同道长练功,得天地真气者得真功,这个真功除了苦练还需有天赋,二者缺一不可。

(文/田野)

欢迎点赞留言,喜欢马俊华老师作品随时留言联系我们。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听见河西的千年心跳——《燕云十六声》原声乐辑 - 天天要闻

听见河西的千年心跳——《燕云十六声》原声乐辑

黄沙漫卷的玉门关外,驼铃与羌笛穿越千年时空,在《燕云十六声》的河西篇章中交织成一曲荡气回肠的江湖长歌。这片连接西域与中原的苍茫土地,正以声音为经纬,编织着比刀光剑影更深刻的江湖叙事——河西原声乐辑已于网易云音乐全线上线,邀你以耳为舟,共赴一场穿透时空的音律奇旅
这3个地方越舍得,越有福气 (精辟) - 天天要闻

这3个地方越舍得,越有福气 (精辟)

在生命的漫漫旅途中,有人如园丁般精心培育着生活的花朵,而有人却不经意间播下了荆棘的种子。生活的模样,归根结底,不过是“选择”二字的映照。你的时间倾注于何处,你的成就便绽放在哪里。以下这三个地方,若能学会舍得,有舍方有得,花费的时间,才算真正赋予了意义!
金庸为何让黄蓉战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轻时犯了何等罪过 - 天天要闻

金庸为何让黄蓉战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轻时犯了何等罪过

如果要让你选出最喜欢的金庸小说是哪一部,你的答案会是什么?尽管《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这些金庸后期的作品更为成熟,但在多数金迷心中,最经典的一部应该是《射雕英雄传》,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可以说金庸是借这部作品在武侠小说界站稳了脚跟,而这部作品的成功,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