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进商场就要买玩具,怎么办?下策是不买,上策是做这5件事

2023年10月08日10:25:04 育儿 1985

孩子每天都要闹着买玩具怎么办?只要进商场、进超市看到有玩具陈列的地方,就一定要买一个,不给买吧,孩子就使劲儿哭闹,周围的人都在看笑话,给买吧,又害怕孩子养成胡乱买东西,用哭闹拿捏大人的坏习惯,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呢?

这是我之前在做家庭教育咨询答疑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总要买买买的孩子让父母颇为头疼。

其实处理这个问题的思路并不是“买还是不买”,在如今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不买玩具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应该从“如何买玩具”这个角度来解决,思路就开阔了。

我的经验是:在大规则的约束下自由选择,是处理买玩具、买零食、看电视、玩手机等类似的,孩子行为无节制的最有效的方法。

孩子一进商场就要买玩具,怎么办?下策是不买,上策是做这5件事 - 天天要闻

凡是对小朋友每天都要买玩具感到束手无策的家长,其实都是害怕孩子哭闹而已,敞开了说,如果我们真的不给孩子买玩具,孩子又能怎样呢?钱在我们手机里,如果我们不掏出手机,孩子又能怎么样呢?

大不了就是撒泼打滚,嚎啕大哭,躺在地上不起来,哭他个天昏地暗,人仰马翻,放心,他不会哭一整天的。

这么说是有点直白了,但是这确实是很多家长认为此类事件难搞定的“症结所在”,尤其是喜欢溺爱孩子的老人,孩子一哭,立马投降,只要小祖宗不哭,要啥都行。

当孩子每天都要买玩具,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孩子一进商场就要买玩具,怎么办?下策是不买,上策是做这5件事 - 天天要闻

一、制定清晰、明确、可执行的买玩具规则

孩子之所以每天都要买玩具,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金钱没有概念,并且处在自我中心阶段,一切行为以自己开心满足的感受为基础,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规则意识的发展还处在他律的阶段,无法自觉自律的约束自己不要天天买玩具。

所以,我们作为孩子的规则意识培养人和监督者,要给孩子制定明确、清晰、可执行的买玩具规则,大家约定好:

买玩具的频率是什么?

买玩具的预算是多少?

给孩子一个明确的规则来执行,而不是凭借我们的心情来左右买还是不买,孩子就会产生混乱,并且还会质问家长:为什么昨天可以买?今天就不能买了?

我是在儿子3岁左右开始给他制定买玩具规则的,因为我发现他开始出现了频繁要买玩具的行为,每次去商场都要买小汽车。

于是我和儿子约定,玩具不能频繁买,根据我们整个家庭的预算,我们需要约定一个买玩具的规则,具体为:

每周只能买一次玩具

每次买玩具的预算是不超过100块钱

这是两条硬性规则,简单易懂,儿子也同意了。

孩子一进商场就要买玩具,怎么办?下策是不买,上策是做这5件事 - 天天要闻

二、在规则的大框架下,给与孩子最大的自由度

要想让孩子逐渐发展出自律、自觉、自控的能力,就要让孩子对自己产生“掌控感和自豪感”,知道自己有能力做什么,有能力不做什么。

这是比父母像直升机一样监控孩子更高级的方法,因为成长的走向,一定是孩子脱离父母的掌控开始独立行走,所以我们要把发展孩子的自律、自觉、自控的能力始终作为培养目标。

如何才能让孩子发展出这些能力呢?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给予孩子自由选择、自由决策、承担自然后果的机会。

如果我们用非常严苛的规则约束孩子,一举一动皆由我们来指挥,那孩子就没有空间去发展能力,一旦有一天离开了父母的监管就如同脱缰的野马一样,失控。

因此,规则只要定个大框架,也就是我们的底线要求,其余的操作空间由孩子自己来把握。

这就是在规则的大框架下,给予孩子最大的自由度。

每周买一次玩具,这是第一个规则大框架,孩子的自由度则是:

自己决定每周几买,他可以这周周二买,下周周日买,再下周还是周一买。

自己选择每次买什么样的玩具,他可以每周都买小汽车,也可以连续好几周买同一款小汽车,更可以买他已经有的小汽车。

自己考虑每次在哪买玩具,他可以在门口小卖部买,也可以去商场买,

每次买玩具的预算是不超过100块钱,这是第二个规则大框架,孩子的自由度则是:

自己选择预算范围内的任意一个价格的玩具,他可以每次都选99.9元的,也可以选25元的。

有约束,也有自由,孩子就不会和我们紧张的对抗,为了买和不买,买哪个,这样的话题产生冲突,时间久了以后,孩子在买玩具这个事情上就能逐渐发展出自律意识。

孩子一进商场就要买玩具,怎么办?下策是不买,上策是做这5件事 - 天天要闻

三、在反复的实践、冲撞中,锻炼孩子遵守规则的能力

规则制定好以后,一定要实践、执行,不能停留在“嘴巴上”,孩子的认知是需要建立在具体的动作、经验中的,如果不执行规则,规则就是“纸老虎”,你说你的,他做他的。

我在和儿子约定好玩具规则以后,会刻意训练儿子。

周五的时候,我带他去商场,他立刻问我是不是可以买玩具了?我说是的,这是符合我们约定的玩具规则的。

我们直奔玩具反斗城,我会教他认价签,他只要认识数字了,就能自己判断这个玩具是不是在预算范围内。

接下来我就站在他旁边耐心的等他挑选,他就蹲在那里仔仔细细的,来回看,一会儿拿起这个,过一会儿又换一个。

最后终于挑选了一个心仪的多美卡小汽车,五十多块钱,特别高兴的给我说:妈妈,我选的这个小汽车是我最喜欢的。

孩子一进商场就要买玩具,怎么办?下策是不买,上策是做这5件事 - 天天要闻

儿子已经使用掉了这周的买玩具权利,这周还有两天,如果我们再来商场,他会不会继续要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在周六的时候,又带儿子来到这个商场,经过了玩具反斗城,我偷偷的看了一眼儿子,他果然眼巴巴的向里面望去,停下脚步,然后转头特别生气的质问我:我觉得玩具规则不公平!我还想买玩具!

这个时候,就是规则发挥作用的好时机,我带他走到一个人少的角落(顾及他的自尊,也利于安抚情绪)重申规则:我理解你还想买玩具的心情,但是我们约定好的规则也要执行,昨天你已经买了玩具对不对?这周的买玩具机会就没有了,你可以等下周再买。

和所有小孩子一样,儿子当然会生气、哭闹,我只管安抚他的情绪,坚守规则不妥协,一两分钟后,他安静下来了,我们就离开了。

这种“孩子会反悔、会忘记、不想遵守规则”的行为会经常出现,我记忆里儿子大概出现过三四次,每一次我都没有妥协,提醒他遵守约定,之后,儿子就内化了这个规则,自觉的按照玩具规则执行。

诚然,在当下那个时刻,看到孩子被我们拒绝哭唧唧的样子,我们会有些心疼,还可能会动摇,觉得孩子好可怜,不就是几十块钱的玩具嘛,咱们又不是买不起,童年就应该充满快乐。

如果我们有这样的心理,那就不要抱怨孩子每天要买玩具的无节制行为,明明觉得孩子买买买不对,但每次买买买的时候又妥协,嘴上严厉地训斥着孩子,手上却拿过玩具乖乖去付款,

这种“前后矛盾”的做法,让家长暴躁,让孩子混乱。

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冲撞,也一定会给孩子带来短暂的疼痛,但成长本来就是跌跌撞撞的过程。

孩子一进商场就要买玩具,怎么办?下策是不买,上策是做这5件事 - 天天要闻

四、根据新情况、新变化,调整规则

儿子四五岁以后,喜欢上了乐高和恐龙,但是这两个玩具都不便宜,100块钱以内的乐高太简单,造型好看的恐龙很多也超过了100块钱。

之前的玩具预算规则显然不适合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得适时调整,要么调整预算范围,要么调整玩具购买次数。

儿子先于我想到了解决策略,他看上了一款乐高,但需要299元,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算,儿子问我:我能不能这次买了,后面几周就不买了?

我琢磨了一下,这意思是预支后面的预算?也行啊,一周一百的预算,一个月就是400的预算,这是预算的大框架,那么在这个大框架内,他可以合并啊,相对应的减掉预支的玩具购买次数就可以了呗,这个自由度可以给。

我回答儿子:你这个解决方法也行,我之前没想到,那我们就需要增加一条玩具规则了,你可以预支这个月内的其余玩具购买次数,合并买一个贵的,这个乐高是299元,那就是需要合并三周的预算,你今天买了,接下来的两周就不能买玩具了哦。

儿子欣然同意了,接下来的两周,我们照常去商场玩,他也没有提出要买玩具,自觉地遵守着玩具规则,我心中暗喜,儿子的自控能力算是练出来了。

孩子一进商场就要买玩具,怎么办?下策是不买,上策是做这5件事 - 天天要闻

五、所有家长都要统一标准、遵守规则

在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过程中,最常出现,也最拖后腿的情况就是:这个家长遵守规则,那个家长不遵守规则,同一个事情,不同的标准。

我儿子有时候和爸爸出去玩,刚好到了买玩具的时候,爸爸会突破规则,给孩子买一个超级贵的玩具,或者我们这周已经买过玩具了,爸爸带出去的时候又买玩具。

玩具规则在爸爸这里总是被打破。

这个情况在很多家庭中都会出现,这对孩子的规则意识培养是不利的,也容易让孩子养成钻空子的习惯,想要一个东西的时候,知道找哪个家长能达成自己的愿望。

因此,在规则制定好以后,家里的每个带养人都要自觉遵守,这个不容易实现,尤其是有老人的家庭,习惯溺爱孩子。

如果老人能够适应新的育儿方法,那更好,如果不能,我们父母能做的就是,尽量在我们自己带孩子的时候坚守规则,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孩子一进商场就要买玩具,怎么办?下策是不买,上策是做这5件事 - 天天要闻

在大规则的约束下能够自由选择的孩子,能够明白规则并不是用来针对自己,束缚自己的,而是能让自己获得更大的自由,拥有更多的权利,这样,孩子就很容易配合我们,不与父母过度对抗,更重要的是,这种自由能够让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孩子优秀与否,家庭说了算 - 天天要闻

孩子优秀与否,家庭说了算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那些自信大方、阳光乐观、学习稳定的孩子,背后往往有一个温暖有爱的家庭;而那些总是胆小内向、情绪不稳的孩子,家庭氛围多半不怎么理想。孩子是什么样子,家庭往往早已写下答案。一切教育,从家庭开始孩子的一言一行,不是突然冒出来的,
老话“坟上泥土呈金色,后代子孙会进财”,啥意思,有道理吗? - 天天要闻

老话“坟上泥土呈金色,后代子孙会进财”,啥意思,有道理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祖坟的风水与家族兴衰常被赋予神秘联系,民间流传的“坟上泥土呈金色,后代子孙会进财”便是典型例子。这句俗语表面指坟墓土壤颜色与财运的关联,实则暗含古人自然观察、五行学说与伦理观念的多重交织。要探究其真实含义,需从民俗学、地理学及历史背景等多维度
旺自己的最好方式,其实就三句话 - 天天要闻

旺自己的最好方式,其实就三句话

曾听闻这样一句话,掷地有声:“你,是你的主宰。”你的情绪,宛如手中可调控的琴弦,能奏出或激昂或舒缓的旋律;你的生活,恰似一张等待绘制的画卷,色彩与构图皆由你决定;你的人生,更是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戏剧,剧情走向全凭你掌控。
人这辈子,有七难(谁也躲不过) - 天天要闻

人这辈子,有七难(谁也躲不过)

人生犹如一场漫长且充满未知的旅程,每个人都会在这条道路上遭遇形形色色的难题。有些困境看似能绕开,实则无人能真正置身事外。以下这七难,无论身份高低、财富多寡,终将一一面对。
锐评|血铅事件匪夷所思,幼儿餐食安全岂容半分失守 - 天天要闻

锐评|血铅事件匪夷所思,幼儿餐食安全岂容半分失守

备受关注的天水幼儿园幼儿血铅异常事件,有了最新调查进展。据通报,事件起因是园方在部分面点制作过程中非法添加使用了不可食用的彩绘颜料。而据警方介绍,如此荒诞之举,始作俑者的初衷竟是“进一步扩大生源,增加收益”。铅是公共健康领域最受关注的有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