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出现过很多病,也涉及到医疗细节,有时候甚至还会有详细的中药方的出现,其中也不乏很难治的病。比如薛宝钗胎里带的那股热毒,需要用冷香丸来调理,而冷香丸制作过程,配药之奇巧也给留下了深刻印象,尽管薛宝钗的病和林黛玉一样好像出生就有,但是薛宝钗好歹还有了方药。
其次印象深刻的就是林黛玉了吧,她进贾府的时候说过一句话“从会吃饭就吃药,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都不见效”。到了贾府之后,无论是鲍太医还是王太医,都没有根治她的病。贾宝玉倒是找了一个方子,但是药引子很奇怪,也没有配成。总之给人的感觉林黛玉的病属于顽疾,只能依靠药物来缓解病情,当遇到打击的时候,连生命维持都难以为继,所以在薛宝钗出闺阁成大礼的时候,林黛玉魂归离恨天。

其实仔细看全书,那些离奇的病中,林黛玉的病按照“病得怪,死得快“这个标准来衡量只能排在第三。
林黛玉属于先天不足之症,在贾府中,她有外祖母贾母的呵护,有贾宝玉和姐妹们的众星捧月,但是她内心深处背井离乡,寄人篱下的感觉始终不能释怀,薛宝钗的出现,又威胁了她和贾宝玉的感情,她内心深处的不稳定感,让她烦恼越来越多。
她的情绪时好时坏,她的身体也随着情绪变化。她和贾宝玉两小无猜的时候,虽然也有争吵,但是贾宝玉一哄就会破涕而笑。从薛宝钗进入贾府之后,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人就有猜疑,矛盾不断,这时候林黛玉身体的病情也加重。当后来林黛玉无意中偷听到贾宝玉说“林妹妹从来不说混账话“之后,她悟出了贾宝玉对她的心意,她的心病解除。但是当她听到傻大姐说出贾宝玉娶薛宝钗的时候,她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里的病更加重了,林黛玉的病,虽然有先天的成分在,但是主要还是”情“在作怪,情深不寿,就是林黛玉。

书里反反复复不停请医用药的还有一个,那就是秦可卿。针对秦可卿的病,张太医甚至还论病细穷源,红楼梦中写病死的内容不少,只有对秦可卿的病描写特别细腻,不仅仅是各路医生,连详细的处方也给出了。尽管如此,秦可卿的病情还是日益加重,在贾府众人的纳罕中死了。
秦可卿的判词以及焦大的醉骂给秦可卿的死添了几分神秘,就是因为焦大那句“爬灰的爬灰“之后,秦可卿就病 ,或许之前宁国府小范围内的人知道,但是这样大庭广众之下吵嚷还是第一次。王熙凤等人能听见,秦可卿自然也能听见,当事人只能是”无地自容“。鲍二家的被王熙凤抓住,还羞愧难当,自缢身亡了呢。何况是秦可卿,素日里”思虑太过“,聪明而且要强。秦可卿的病,不至于走上死亡之路,但是因为内在的因素,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让她无路可走,且不去分析她是被迫还是自愿,事情败露之后就是无药可治的心病,倘若有多姑娘那样的脾性,估计也会游刃有余,悠哉游哉了吧。

书中还有三个无药可治的“怪病“,应该排在第一位了。这三个人病的怪,死的快,那就是贾瑞,贾敬还有赵姨娘。
贾瑞是贾府的远房孙辈,家境贫寒,父母双亡,靠爷爷抚养成人。却在宁国府看见王熙凤之后想入非非,从此种下了病根,自此满心想着王熙凤,吃了单相思之苦。同时又因为中了王熙凤的相思局,浇了一身臭粪,冻了一夜,再加上贾蓉不时地索银子,整日里担惊受怕,百般治疗也没有效果。
好容易才有了“风月宝鉴“,他却只想看美人招手,不看骷髅警戒,最终精枯人亡。他的死,死于自己的妄想。
贾敬,死于炼丹炼汞,最后烧胀而死。贾敬一心想飞升,追求长生不老。他成日里炼丹的目的就是吃下后能成仙。不成想却“烧胀而死“。显然贾敬之死,并没有病因,只是服丹药送了性命,贾敬也是死于自己的妄念。
赵姨娘,是死于续书中。她虽然生了贾探春和贾环一儿一女,但是却没有地位,没有尊严,存在感极差。家庭活动中根本看不见她的影子,连丫头都敢和她顶嘴不放在眼里,对于这种家庭地位,她内心不甘。

她把贾宝玉看成了眼中钉,认为除掉贾宝玉,贾环作为公子,她就可以母凭子贵,改善她的地位。因此她买通马道婆作魇魔法,害死王熙凤、贾宝玉,她的阴毒让人不耻。
在112回中,赵姨娘死于“中邪“,就是我们俗称的”鬼迷心窍“,这是突发性的,没有任何先兆,突然就”满嘴白沫,眼睛直竖,舌头吐出“,甚至不知羞耻,披头散发,撕碎衣服,呼号狂奔而死。
贾瑞,贾敬,赵姨娘三个人是年龄有老有少,地位有高有低,东三环他们的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心中有妄念,他们三个在追求心中目标的同时,都选错了目标,盲目的目标让他们走上了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