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就是要“总把新桃换旧符”!

2023年01月11日18:39:12 育儿 7759
新年就是要“总把新桃换旧符”! - 天天要闻

公历的元旦刚刚过去,农历的春节即将到来。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拥有一系列配套的节日活动,比如吃饺子、除夕守岁,其中,贴春联也是春节的一大重要亮点。

新年就是要“总把新桃换旧符”! - 天天要闻


春联或自家手写,或从他处购买。总之无论如何,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在除夕夜给家门贴上红红火火的新春联。

贴春联这一习俗并非现代人的发明,本文便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对“贴春联”这一习俗进行介绍。

新年就是要“总把新桃换旧符”! - 天天要闻

广义的春联在古代叫作“桃符”,指古人于辞旧迎新之际,在桃木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在红纸上画上二神的画像,悬挂或张贴在门上,起到驱邪的作用。

这一习俗最早见于东汉年间的记载。比如东汉人应劭的《风俗通义》卷八写道:

上古之时,有荼与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章桃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荼与郁垒缚以苇索,执以食虎。于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卫凶也。桃梗梗者,更也。岁终,更始,受介祉也。

张衡的《东京赋》中也有文字描写了洛阳当时贴桃符的习俗:

度朔作梗,守以郁垒,神荼副焉。

南北朝时期,春节贴桃符的习俗更加普遍,时人对桃符进行了一定修改,在神荼、郁垒二神等基础元素之上,还会画上这种动物。

这是由于过年被称为“六畜日”,初一到初六对应着六种牲畜,分别是鸡、狗、猪、羊、牛、马,因此初一也被称为“鸡日”,寓意着新的一岁。

同时,鸡这种动物本身也是中国人眼里的吉祥物,它被视作“五德之禽”,是诸多美好意象的集合体。因此,在桃符上画鸡,也是古人不断为桃符追加美好寓意的一部分。

新年就是要“总把新桃换旧符”! - 天天要闻

狭义的春联也就是以对仗和精巧为特色的一种文学形式。目前中国历史上有史可循的第一幅春联,是五代后蜀主孟昶所题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一春联书写于桃符板上,属于从桃符向春联过渡的体现。

新年就是要“总把新桃换旧符”! - 天天要闻


虽然我们现在把文字形式的春联称为“春联”,但古人依旧习惯把它称为“桃符”,北宋到元代的记载中,大多使用“桃符”这一称谓。

比如耳熟能详的王安石的《元日》一诗,其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样一句。

大明帝国开创者——明太祖朱元璋,有“对联天子”的美称,原因就在于,相较于历代皇帝,他在对联上有着极大的兴趣。

正因为在对联方面的极大兴趣,他不仅自己喜欢写对联,还要用对联来考自己的儿孙和大臣,诸多记载和民间故事皆可印证。

一日朱元璋携皇太孙朱允炆和皇四子朱棣前往马苑,一阵风吹得马尾扬起,朱元璋便出了个上联让二人来对,上联是“风吹马尾千条线”。

朱允炆对了“雨打羊毛一片毡”,而朱棣的回答则是“日照龙鳞万点金”。大家觉得二人对得孰好孰坏呢?

明清两代普遍张贴春联,这一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在春联发展史上,其要素也在逐渐变动。

桃符的基本要素,神荼、郁垒二神演变为秦琼、尉迟敬德等门神,鸡这一元素也逐渐被省略。而春联的文化意义,也从最初的辟邪驱鬼,变为了祥和太平、迎祥纳福等寓意。

新年就是要“总把新桃换旧符”! - 天天要闻


那么今年,你为自家选择的春联是什么内容呢?


参考文章:

王永宽.桃符演变为春联的文化探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0(02):8-12.

新年就是要“总把新桃换旧符”! - 天天要闻

【小提示】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为配图表达。如有问题,请私信联系【松兰书社】小学士说明,万分感谢。转载文章需经【松兰书社】授权。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老话“坟上泥土呈金色,后代子孙会进财”,啥意思,有道理吗? - 天天要闻

老话“坟上泥土呈金色,后代子孙会进财”,啥意思,有道理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祖坟的风水与家族兴衰常被赋予神秘联系,民间流传的“坟上泥土呈金色,后代子孙会进财”便是典型例子。这句俗语表面指坟墓土壤颜色与财运的关联,实则暗含古人自然观察、五行学说与伦理观念的多重交织。要探究其真实含义,需从民俗学、地理学及历史背景等多维度
旺自己的最好方式,其实就三句话 - 天天要闻

旺自己的最好方式,其实就三句话

曾听闻这样一句话,掷地有声:“你,是你的主宰。”你的情绪,宛如手中可调控的琴弦,能奏出或激昂或舒缓的旋律;你的生活,恰似一张等待绘制的画卷,色彩与构图皆由你决定;你的人生,更是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戏剧,剧情走向全凭你掌控。
人这辈子,有七难(谁也躲不过) - 天天要闻

人这辈子,有七难(谁也躲不过)

人生犹如一场漫长且充满未知的旅程,每个人都会在这条道路上遭遇形形色色的难题。有些困境看似能绕开,实则无人能真正置身事外。以下这七难,无论身份高低、财富多寡,终将一一面对。
锐评|血铅事件匪夷所思,幼儿餐食安全岂容半分失守 - 天天要闻

锐评|血铅事件匪夷所思,幼儿餐食安全岂容半分失守

备受关注的天水幼儿园幼儿血铅异常事件,有了最新调查进展。据通报,事件起因是园方在部分面点制作过程中非法添加使用了不可食用的彩绘颜料。而据警方介绍,如此荒诞之举,始作俑者的初衷竟是“进一步扩大生源,增加收益”。铅是公共健康领域最受关注的有毒化
45岁老师带71岁失智的母亲上班,却被家长围堵“讨说法”! - 天天要闻

45岁老师带71岁失智的母亲上班,却被家长围堵“讨说法”!

45岁男老师带患有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母亲上班,还安排母亲在学校干活,谁料,学生家长知道后竟围堵学校“讨说法”。男老师叫孙元金,出生在普通家庭,5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一个人照顾他,生活艰难,但是母亲却拉着他说:“儿子,一定要好好读书,才能出人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