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丈夫指责“没用、孩子都带不好”,她巧妙回击,五天后丈夫道歉

2022年12月22日23:54:11 育儿 1675



被丈夫指责“没用、孩子都带不好”,她巧妙回击,五天后丈夫道歉 - 天天要闻

文/涵美一


01

带孩子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吗?

这个问题,亲自且长期带过孩子的人,一定会和未带过孩子、或者就只是偶尔陪一陪孩子的人,谈不到一块儿去。

认真带过孩子的人,会说带孩子太累、太操心;而没有“好好带过”孩子的人,会觉得带孩子轻松、惬意,甚至会认为是女人太懒、就想在家享清福,为不去上班而找借口。

有些夫妻之间便是如此:带孩子的女人累死累活,期待得到一个认同和尊重,而不怎么带过孩子的男人却认为是女人矫情。

很多人总说,夫妻之间要互相理解、互帮互助,这样一来,才会让家更和谐、更幸福。

听起来很简单,但有多少夫妻能做到呢?

太多的人总是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批评、指责伴侣,却很少会想一想,如果换成是自己处在那个境况,能不能有伴侣做得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很多时候,一个人,只有亲身经历和体验过某件事,才会真正的“感同身受”。


被丈夫指责“没用、孩子都带不好”,她巧妙回击,五天后丈夫道歉 - 天天要闻

02

读者陈静(化名)最近就因为孩子一事和丈夫闹了不愉快,虽说最终丈夫向她道了歉、认了错,但她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

“你平日里把孩子带得多么好,人家看不见,可一旦孩子有点儿不舒服,或者磕磕绊绊,那就都是你的错。虽然大家一直都说女人带孩子也是为家庭做了贡献,是替丈夫分担,但在男人眼里,可能并不这样认为,你只要不赚钱,那在他那里就没有话语权,也就会让他忽视你所做的付出……反正,就是觉得女人在家带孩子挺出力不讨好的。”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陈静如此感慨呢?

半个月前,陈静1岁1个多月的女儿发高烧、上吐下泻,虽然去到医院,被告知并无大碍,但丈夫得知后,还是毫不客气地斥责了陈静几句。

丈夫的意思是,这一段时间比较“特殊”,已经千叮咛万嘱咐地让陈静注意保护好她自己和女儿,可她听不进去,非要带着女儿到小区楼下遛弯儿,到头来,让女儿生了病、受罪。

对于丈夫的指责,陈静也是觉得委屈,平日里丈夫上班,她和女儿在家还要吃饭,总得下楼去买菜吧?怎么可能一直呆在家里?再者,她每次带女儿下楼都做好了防护,又不是故意不管女儿!丈夫何必一上来就指责她?

可能也是因为孩子遭了罪,夫妻俩心情都不好,说话的语气都不太友善,眼看陈静没好气儿地辩解,丈夫也彻底动了怒,他扯着嗓门儿,说出的话要多伤人有多伤人。

连个孩子都带不好!你还有理了?也不知道你一天天的能干成什么事!天天吃我的、花我的、用我的,在家还那么清闲,就把孩子带成这样?你真是没用!看闺女受罪成那样,你怎么还好意思找理由替自己开脱啊!


被丈夫指责“没用、孩子都带不好”,她巧妙回击,五天后丈夫道歉 - 天天要闻

听到丈夫这样说,陈静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儿。

的确,她是一个不挣分文的全职妈妈,是靠丈夫的工资养活,但当初是谁让她在家带孩子的?

说起以前,陈静也是一肚子气。

她的婆婆有点重男轻女,因为她没能生下一个大胖小子,月子里,婆婆没少给她气受。她丈夫为了两方都不“得罪”,也担心长住一个屋檐下,婆媳关系会变得越来越不好,于是,在她出了月子以后,丈夫和她商量了一下,称让她婆婆回老家,孩子他们自己带。

丈夫那时的说法是,他们的经济条件不好,一时也请不起保姆,就算是陈静上了班,他们咬咬牙请了个保姆,但一不是自己亲人,二也不了解保姆的人品,实在是不放心把女儿交给一个陌生的人去照顾。

你放心,这是咱俩的孩子,我肯定不会让你自己全权负责,一定会抽时间多帮你分担的!咱们就忍一忍,熬一熬吧,等女儿大了、上了幼儿园,我们就都轻松了!

就这样,在丈夫信誓旦旦地保证、以及把工资卡上交的“攻势”下,陈静答应了“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模式。

女儿五个月前,丈夫确实做到了他承诺的那样,没少帮陈静分担,只要他在家,就会帮着做饭、哄孩子,夜里基本上也是他起来喂奶。

后来,不知是丈夫看女儿大了点,不用再那么操心了,还是丈夫的工作是真的忙,总之,他回到了家,很少再和女儿互动,即便是周末,也是少不了出去应酬。

本来陈静想着丈夫挣钱也不容易,既然女儿也不小了,她带娃也熟练了,那么,也没必要非要求丈夫在家多帮她,她唯一做得就是把家里操持得当、不能让丈夫分心。

谁知道,不知是不是陈静太过大包大揽,丈夫逐渐变得不再体贴,态度也是不耐烦,在家时,只要和陈静说话,丈夫俨然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但凡看到了家里哪点做得不如意,或者是女儿摔了、瘦了、穿的脏了、身体不舒服了,那他一定会毫不留情地说上陈静两句。


被丈夫指责“没用、孩子都带不好”,她巧妙回击,五天后丈夫道歉 - 天天要闻

想起以前,因为不满丈夫的挑剔,自己没少和他争吵,可丈夫似乎没有一点改变;如今因为女儿生病、发烧,自己又被丈夫责骂,陈静觉得她不能再做无谓的挣扎:光靠吵有什么用呢?丈夫又不认为他自己是错的?两口子吵来吵去,闹翻了天,最终还是改变不了丈夫什么,既如此,索性就用一个巧妙的方式去回击,让丈夫“吃一堑”,长个记性,好好反思!

这样想以后,陈静便不再和丈夫争吵,她把心思全都放在照顾女儿上,用沉默去回应丈夫的唠叨和嘟囔,直到两天后,女儿彻底退了烧,精气神儿看起来也不错,她才不动声色地实行自己的计划。

女儿恢复正常的第二天一大早,陈静趁着丈夫还在熟睡,悄悄地拎着行李去了离家不远的一个宾馆,到了宾馆后,她给丈夫发了一个短信,称自己回了娘家,同时还教了丈夫如何照顾女儿。

看到陈静不打一声招呼就“离家出走”,丈夫非常生气,他在电话里骂了陈静很久,又是威胁,说陈静若不回来,他就把孩子扔回老家他妈那里;又是放狠话,称陈静既然那么舍得下狠心,放下刚退烧的孩子不管,也让他上不了班、挣不了钱,那等陈静回来后,他们两个人就办离婚。

然而,不管丈夫怎么恫吓,陈静都是无动于衷,她听完了丈夫的话后,很是平静地扔下了一句“又不是我一个人的孩子,怎么你这个当爹的,就不能在家照顾女儿几天了呢?你不是说带孩子清闲吗?那在家好好享受几天呗”,接着,便果断地挂了电话。

那之后,丈夫没少给陈静打电话,有时是埋怨、诅咒,有时是问一些关于女儿吃喝拉撒的事,总之,每一次,他的语气都很恶劣。

大概是陈静在宾馆住的第四天,丈夫的态度明显软了下来,虽然他还会不耐烦地抱怨女儿不好好吃辅食,总是乱爬、乱动,学走路也摔过几次,一天天的精力太旺盛,但不再讥讽、挖苦陈静,也没再提一句“带孩子简单”。

就在陈静想着丈夫那边若没有啥意外情况,她不如回娘家住几天时,她在宾馆住的第六天的凌晨三点半,丈夫给她打了个电话,先是告诉她,女儿不知是不是哪里不舒服,睡觉不踏实,总是哭,接着疲惫地问她,能不能天亮了就坐车赶回来,他错了,以后再也不会说带孩子清闲,更不会因为孩子有一点事就责怪陈静了。

对不起,老婆,我不该那样骂你!不该说一些伤害你的话!这一次我真的会改的,你就看在孩子的面上原谅我,回来吧!


被丈夫指责“没用、孩子都带不好”,她巧妙回击,五天后丈夫道歉 - 天天要闻

03

陈静最终还是收拾了行李,回了家。

不过,她没告诉丈夫她住在离家不远的宾馆,她在宾馆呆了几个小时,算了一下时间,让丈夫觉得她是一大早就坐了车从娘家赶回来。

她给我说了这样一番话:“女人到底是比男人更操心孩子的!我不是没想过要回娘家,但一想到男人粗心大意,真是孩子出了啥事,男人处理不及时,我还能从宾馆快速地赶回家。唉,没办法,有了孩子女人也就有了软肋,只能说,希望以后男人们能更尊重和体谅全职妈妈一些,没有老人帮忙,也没有钱的情况下,夫妻俩总得有一个人为了孩子做一些牺牲的。

不得不说,陈静的做法还是挺值得称赞的,让丈夫去体验一下为孩子操碎心的感觉,远比一个劲儿地给丈夫说,自己多辛苦多么累要强得多。

其实,很多夫妻之所以闹矛盾,大都是只看到自己所做的,忽略了伴侣的付出,继而会夸大自己对家庭的贡献,总觉得自己才是对家庭做出最大贡献的那个人。

如果夫妻两个人不是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地为家庭共同努力,而是暗暗比较谁付出得多,那么,这样的婚姻早晚有一天,都会出现缝隙。

真的,两个人既然组建了一个家庭,又有了共同的孩子,那么,不求能时时刻刻理解、体谅对方,至少不要贬低伴侣对家庭的付出,不要总把伴侣所做的一切全都看作理所应当。

就像带孩子,你自己若是带不好,那就不要讽刺你的伴侣是图清闲,如果你认为自己能做得比伴侣好,那别只耍嘴皮子功夫,好好的带个一段时间再说。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听见河西的千年心跳——《燕云十六声》原声乐辑 - 天天要闻

听见河西的千年心跳——《燕云十六声》原声乐辑

黄沙漫卷的玉门关外,驼铃与羌笛穿越千年时空,在《燕云十六声》的河西篇章中交织成一曲荡气回肠的江湖长歌。这片连接西域与中原的苍茫土地,正以声音为经纬,编织着比刀光剑影更深刻的江湖叙事——河西原声乐辑已于网易云音乐全线上线,邀你以耳为舟,共赴一场穿透时空的音律奇旅
这3个地方越舍得,越有福气 (精辟) - 天天要闻

这3个地方越舍得,越有福气 (精辟)

在生命的漫漫旅途中,有人如园丁般精心培育着生活的花朵,而有人却不经意间播下了荆棘的种子。生活的模样,归根结底,不过是“选择”二字的映照。你的时间倾注于何处,你的成就便绽放在哪里。以下这三个地方,若能学会舍得,有舍方有得,花费的时间,才算真正赋予了意义!
金庸为何让黄蓉战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轻时犯了何等罪过 - 天天要闻

金庸为何让黄蓉战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轻时犯了何等罪过

如果要让你选出最喜欢的金庸小说是哪一部,你的答案会是什么?尽管《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这些金庸后期的作品更为成熟,但在多数金迷心中,最经典的一部应该是《射雕英雄传》,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可以说金庸是借这部作品在武侠小说界站稳了脚跟,而这部作品的成功,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