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想吃冰淇淋!”
“吃啥?”
“冰淇淋啊!”
“而且这大冬天的,吃那玩意儿干啥?”
“不嘛!我就要吃!”
“这大半夜的我去哪儿给你整?”
“我今天中午翻冰箱的时候,看到冰箱里有!”
“有也不行!”
“为什么?”
“哪那么多为什么?不能吃就是不能吃!赶紧给我睡觉去!”
冬天下着雪,天寒地冻的,夜里都12点多了,我正在书房里写东西呢,孩子突然过来跟我说,想吃冰淇淋了。
如果是你,当你听到孩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你第一反应是什么?
大晚上不能吃,天气太冷了,别吃了,不行,太凉赶紧睡了,太冷了不能吃……
说句大实话,孩子是给你个面子,是尊重你的。给你打个招呼,告诉你一声而已!说他想吃冰激凌。
如果孩子不给你打这个招呼,大半夜趁你睡了,就直接偷偷的跑到冰箱里去吃了,你能把她怎么样?
孩子跟你你打个招呼,结果,你一顿驳回,孩子立刻马上就明白了一个真理:“下一次我想吃的时候,我不跟你说了!”
越长大,孩子就越不跟你说实话!
所以,你会发现你陪伴他的时间越长,他跟你说话越来越少了。
为什么呢?因为通过长期和你在一起的经验,孩子发现了一个秘密,一个真相,那就是你了解的太多了,事儿更多,自己越不“安全”。
这就是孩子的智慧!现在不到三岁的小孩儿都有背着大人偷吃零食的心眼儿!
所以,这个时候,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坦诚相待,肢体动作+语言表达。
把孩子拉到跟前,告诉他,“孩子,你看这大半夜12点了,天寒地冻的,这么冷的天你还敢吃冰激凌,你还敢光明正大的告诉我,你能把这想法给我说出来,这就证明咱爷俩的沟通还是比较好的,你能坦诚的说出来,这一点非常棒,妈妈很高兴。
第二,告知结果,呈现事实
告诉孩子,吃完冰激淋,你有两种结果,第一吃完了没事儿,你就睡觉了,但是他也很凉,会凉着胃。第二个呢,就是你吃完之后会生病,那生病就得去医院,咱还去医院,还找那阿姨给你扎过针,还得输液,今天晚上咱都消停不了。
我们要告诉孩子这个事实,表达出来他的最真实的样子。
第三,把最终做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
当然有家长会说了,把最终的做选择的选利交给他,那他就吃了,那吃完肚子疼怎么办?只能去医院!但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你已经告知他结果了。
这比起你剥夺他做选择之后,承担事实的能力要好多了!你得让孩子明白,他做完选择他都是要承担结果的。
我们都想渴望孩子成熟成功起来,前提是,你得学会在可控的范围之内,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让孩子成长!